从没写过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一方面心虚自己所读之书太少,随便拿出来吹嘘炫耀明摆着拉仇恨,这事可不能随便干。。否则小命不保。另一方面摸着良心得坦白,这书是一本又一本的看,但似乎下一本还没开始,上一本就已差不多忘干净了。。尽管如此我还是想死皮赖脸给自己申辩下:“所谓读书,重在感受,人这一辈子看的书大多数都会忘掉,但这些文字给你留下的气质是永远甩不掉的。”这大概就是看了几本书后最敢喊出来的“虚伪”理论吧!
言归正传,最近发了一个朋友圈,晒出自己深夜里暖暖台灯下宁静的书桌,引起一帮朋友隔屏手动点赞,并向我吐槽,自大学毕业,再无读书的必要,也再无读书的心境。尤其是高考,似乎把我们毕生的读书欲望消耗的一丝不剩。再加上工作后整天累的跟条狗似的!作为一条狗,哪还有觉悟去拾起一本毫不中用的书去?(此处动物保护协会别喷我,没有歧视狗的意思,狗也有追求,不反对狗看书~~)
说句不怕被打死的话,同学们上述的读书困扰,我压根就没碰到过。这为啥呢?。。可能我有“病”,我的病还只能靠读书写字加以治疗。我时常自觉内心充满了对无知的焦虑,对新鲜事的追寻,对这个世界所有我没看过的,没经历过的,没了解过的充满无穷无尽的控制不住的渴望。。这种让我不得安宁的欲望只有在文字的虚拟世界得以抚慰。这就是我的一剂良药!
我喜欢传记。也许我的窥私欲比一般人强。况且我还可以一边看一边叽歪,“瞧您嘞,历史留名千古,供万人传唱,可终究敌不过生死轮回的宿命,就好像秋风扫落叶,只剩无情。”是啊,人生无奈,何必挣扎?看传记时,就像重新回放了主人翁跌宕起伏的人生。《曼德拉传》,冯小刚的《我把青春献给你》,《史玉柱传》,季羡林《留德十年》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而阅读是一种最不花钱还最有效的工具把我们带到那些没赶上的时代,去感受一把没能经历的事儿。常听说,要阅人无数,我这顺带还阅了一把先人,岂不更胜一筹?其实现代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不只看新闻报纸各种悲剧,也常听到身边父母亲戚抱怨,现在的孩子一经事就脆弱。不看看前人怎样九死一生折腾,真不知道自己是有多矫情。
小说,我的最爱,正宫地位不可撼动。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无聊的,而无聊时最好的消遣莫过于一本让你痴迷到废寝忘食的小说。我最仰慕莫言,王小波,王朔这一类人风格。幽默,调侃又不失意义,阅读中时常会心一笑,甚至哈哈大笑。《蛙》,《生死疲劳》等莫言全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黄金时代》,《爱你就像爱生命》,《我是你爸爸》等等,不过,得声明,喜欢王朔这个“痞子作家“不代表我也是个“痞子”!除了这些,其他的也读,简单罗列几本我推崇的,《飘》,《月亮与六便士》,《白夜行》,《霍乱时期的爱情》,《京华烟云》,《小王子》,《1984》,《活着》等等,不胜枚举,我很享受去观摩作家们给一个个角色装上灵魂,让他们有血有肉,仿佛就活在你面前,会情不自禁为争气的角色开心,为悲哀的情节感伤,为遗憾的人物惋惜。。这些读过的书潜移默化塑造了我的价值观,所以长成今天这副模样。忠告就是千万选几本好书,不要误入歧途了。
哲学,这年头装逼必备,欣赏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叔本华《要么孤独,要么庸俗》,托马斯摩尔《少有人走的路》,尤其是《人生哲思录》,当我第一遍阅读时,真只是一个最浅薄的读者,匆匆过客。可当我经历自己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再度拿起这本书时,我发现自己充满感激,那段日子,它解释了我20多年来第一次试图问自己的人生困惑,关于生死,关于存在的意义,关于心灵的平衡。可能之前活的太无知吧,这本书像一个老师,指引我摒弃黑暗重回光明的道路。纵观万千宇宙,每一个人的存在近乎沧海一粟,个体的焦虑,纠结,彷徨,失望,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下,微不足道。就像大美人俞飞鸿在《十三邀》感叹,人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在这种前提下,不妨去做些显得更有意义的事,陷入个人渺小的纷扰中,实在不值得。虽然古往今来哲学家们思考的问题,直到现在都依旧存在。但这些大师们所思考出的答案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我们算是捡到了便宜,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就是这个意思。
说到不喜欢的,可能是那些强行灌鸡汤的公众号们 ,每每看到那些文章, 我就觉得自己营养过剩了。几乎是清一色的套路。首先引用某一社会事件,再讲讲身边人的一些事情,其中夹杂着一些鬼都辩不过的真理金句,最后来个大总结,让我们觉得自己都有病。我不喜欢这些充满了功利性的文字,就像每次去买护肤品,店员小姑娘不把你的毛病放大到让你毛骨悚然,急忙掏钱买单是不会放你走的。也每次只有在买护肤品的时候,我才觉得自己不收拾收拾这张脸都对不起看我一眼的路人甲。可能我实在喜欢不上这种一看到开头就立马猜到这篇鸡汤主题思想的文章吧,千篇一律,审美疲劳了。另外工具书我也会看,比如营销,像《参与感》,《大败局》,《激荡三十年》,这些书教我做更好的PPT在公司骗老板;也有关于养生,教我拼死拼活到长命百岁;还有关于理财,教我不要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就是脚踏几条船赚钱,还有关于历史的,教我在聚会时有叨逼叨的素材信手拈来;还有教说话的,最高指标是活人说死,死人给说活,等等。总之,读书和交朋友一样有趣,二者缺一不可。前者可能还不会来找你借钱。。
想起我蛮喜欢的台湾作家林清玄,自幼开始每天写字,就那一份坚持,即使没有像现在这样功成名就,光这日复一日的重复就是最难能可贵的一份美好,仅此而已,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