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则消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马云带领湖畔学院的学生拜访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张瑞敏在发言中谈到自己一年读100多本书,很多都是管理学方面的经典著作,特别提到最近在读《管理百年》。多年来,一直学习管理、从事管理工作,听到这个消息,对他更加佩服,不愧是中国企业界的思想家。借此机会,也聊聊自己读书的一些体会。
1.为什么读书?
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读书史。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历代奉行“马背上得江山、书桌前治江山”。随着科举制度的推行,中国形成了士大夫阶层和文官集团,有志青年都以“学而优则仕”为人生追求。读书已成为中国人的基因、融入到骨子里,成为一种习惯和行为自觉。因此,中国的文明传承至今、从未中断,中华文明光辉灿烂,思想和作品灿若星河。
有关为什么读书的名言警句很多,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等等。当前社会虽然有些浮躁,受到微信、微博的影响,但很多人依然把读书作为人生追求。因为社会浮躁,读书的越来越少,很多人把阅读视为高贵的行为,人们对读书人总是充满敬意和好感。
你可能会说,我是高富帅、白富美,不需要读书。但从个人角度讲,我认为还是需要读书。理由可能有千千万,有不同的分类和概括,我想不妨通过管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五层次理论来谈。一是生存需求。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掌握工作生活的技巧和专业知识,这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所在。二是安全需要。社会是充满未知的,读书能让我们了解更多的未知,应对各种不确定的未来和突然情况。像原山西省省长于幼军被撤职、留党察看后在困境中读书,做到了书读进去了人走出来了。他在仕途如日中天、前途一片光明之时突然跌落,内心何其纠结、何其痛苦,外人难以体会,他回到母校中山大学,在图书馆读了两年的书,写了《社会主义五百年》,我想她虽然心中难以释怀但已经释然。三是社交需求。孔子说过,交友三原则:友直、友谅、友多闻。也有人说,只有灵魂和精神丰满的两个人才会成为真正的朋友。读书能够让我们掌握社交的技巧,并能够在交谈中寻找共同的话题。读书能够让我们变得高贵,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容颜总会逝去,但随着岁月的积淀人可以变得越来越有气质。四是尊重的需要。中国自古都是礼贤下士,对读书人高看一眼,当然书呆子和掉书袋子别人是看不起的。但是如果能够触类旁通、博闻强识、知识渊博还是能够获得尊重感的。五是自我实现。工作后读书和在学校读书时完全不同的,在学校读书是应对应试教育和考试,是填鸭式的,但这在当时强制性记忆是很有必要的。现在读书更多的是追求自我实现,读书已经没有那么多目的性,很多时候是为了一种闲情雅致,有时候为了一种情调,有时候为了获得一种内心的愉悦感。读书让我们变得从容淡定、雍容大气、精神丰满、内心笃定,努力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2.怎么读书?
现在教授读书方法的书和文章很多。我觉得很多只关注的是读书效率,试想如果读不进去,还有什么效率可言。就我经验而言,我觉有几个方面是更为重要的。
一是感到快乐幸福。我们已经过了那个考试的年龄,读书不是为了升学,也不是为了考试。读书成为一个自由的私人选择,有些事不得不做,但读书纯属自由,读什么书、什么时候读都是个人自由。这个时候,我想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负担,也不要限制必须什么时候读、读多少,而是在自己想读的时候去读,快乐地去读,读书是令人快乐而不是痛苦的事情,在读的过程中有与作者思想碰撞的感觉,有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如果必须限制什么时候读,必须读什么书,少了些情调和雅兴,搞得自己内心痛苦不堪,不如不读,切莫为了读书而读书。
二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说,清醒时做事、糊涂时读书,我觉得还应该加上一句困时睡觉。有篇文章说晚上8点到10点钟做什么决定了人的格局,文章的立意是好的,就是说我们不要浪费时间,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什么时间段最适合自己读书、自己最有兴趣读书需要自己去摸索。就我而言,我晚上犯困,一般读书较少。我觉得当你读书的兴趣来的时候,像干海绵吸水一样,如饥似渴,效率大大提高,远比没有兴趣时的磨洋工。
三是需要厚积薄发。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些都告诉我们读书没有捷径,靠的是日积月累,水滴穿石。当我们听一次讲座,感叹主讲人为什么讲的那么好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看到其背后数年的寒窗苦读。当我们与朋友交往时,感叹朋友知识渊博、风趣幽默时,是他平时的积累和苦读。读书靠日积月累,所以我们不要把读书当成着急的事,更不要妄想一口吃个胖子,我们什么时候开始都可以,一点点积累,秉持开卷有益的思想,每天翻几页书,有空时再与好友交流交流读书体会,慢慢滴会爱上读书,会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也不要担心什么都没记住,因为读书是精神交流,是一次愉悦的精神旅程,是在与智者对话,也是通过阅读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有时也是验证之前的人生经历,书读完了,虽然没有记住多少内容,但已经收获满满。
四是要多与好友交流。朋友之间的交流有很多种,吃饭喝酒的交流、天南海北地吹大牛,但真正引人入胜的交流是思想的碰撞。套用一句官话,通过思想交流进一步深化友谊,通过友谊进一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我们读书时,读的时候心潮澎湃,感觉收获很多,但书一合上,好像什么忘记了,其实没有忘记,只是在储存在我们记忆里,当与别人交流时,这些记忆又被激活,而且在交流中继续思考,只有思考了才能说得出来,并通过思想碰撞,对所读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五是要按图索骥。我们有时候感叹为什么他知道那么多,而自己现在才刚刚读书,如何知道该读什么书啊。其实不急,因为一本书里往往会提到另外的书,一个作者会提高另外一个作者,我们按图索骥,慢慢地会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这样慢慢的拓展,是自己主动去探寻的,增加了读书的乐趣,如果一开始我们就找一堆书,反倒让自己有畏难情绪,读不下去了。
3.读什么书?
我们有时很迷茫很困惑,特别想知道到底该读什么书呢。其实,我的感觉是,读不同的书会有不通的收获,关键不在于读什么书,而在于是否读进去了。关于读什么书的文章很多,有的人甚至说只读“死人”的书,有的甚至列出了长长的书单,每年各大出版社、书店、网上书店和报纸都会评选年度最受欢迎的书,但往往我们会觉得你们都喜欢的我却不感兴趣。其实,只要是积极向上、思想健康的书都可以读,关键看自己感不感兴趣,有人喜欢阳春白雪,有人喜欢下里巴人,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只要感兴趣就好。到底读什么书,说法很多,我想套用罗宾斯《管理学》的内容概括一下。
一是专业技能方面的书。学管理的要多管理学方面的书,学文学的要读文学方面的书,一方面是为来保持我们的专业优势,另一方面也为了能在这个领域不断发展。同时,我们因为跨界发展需要,去了解另外一个领域的书,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去读专业技能的书。读专业技能的书,切不可天马行空,要读经典、悟原理,最这个领域最牛大师的书,这是捷径,只有这样才掌握这个领域最正统的交流语言。
二是人际技能方面的书。现在厚黑学、官场学、成功学充斥各大书店,我觉得这些书不用读,我们要读阳谋的书。读人际关系方面的书,不是去搞阴谋,而是如何更好地认识他人、认识自己,理解他人、理解自己,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自己内心对话。我们可以去读社会学、心理学的经典著作,比如《大众心理学》、《大众哲学》等等,让自己能否客观地认识自己所处的人际关系、客观地认识自己,从而寻求工作与生活的平和,实现外在自我和内心自我的统一。
三是读思想性方面的书。思想性的书最能启发人的思维,让人的精神变得丰满和富有。比如一些经典的历史书。还有就是多读一些优美的诗词、美文,让我们在愉悦的阅读中寻找快乐。
最后,我想说,读书与心境有关。不同的心境,想读的书也不同,选择适合我们心境的书,不着急,翻翻看看,只要我们有所收获、内心有所快乐和宁静,那也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