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提出的人的认知有两种,一种是范式认识,逻辑实证式的,另一种是叙事认知;连贯性的故事语境,认为两者都重要,互相不可取代。
福柯的《疯癫与文明》、《支持考古学》。
米耶霍夫(人类学家)认为人的价值感相当大的程度,来自于别人对你的支撑与肯定。叙事疗法的一些技术来源于米耶霍夫的研究,见证技术、回溯技术等。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有很多事情是来访者努努力可以达到的事情,咨询师据此给来访者建构一种支撑性的对话,得以去努力。
间接影响叙事疗法的还有自由联想、民族心理学纲要、威廉詹姆斯强调人的价值,认为你在意的一切构成你这个人,你所在意的一切是基于你的生命故事的。
二,叙事疗法的认识论位置
1.叙事治疗立足于后现代:认为个人是根据外在系统的强势故事来建构生活的意义(例子:两个人跪了一夜,只有他一个人能上大学,交大清北读研到后来因为喜欢数学…)。人的生命并非由一个单一故事组成,相反是由很多不同故事组成的。
2.叙事治疗服膺于社会建构论
a.认为[知识]、[真理]是社会建构的[1890年不守妇道的寡妇被绑在木板上让水推走,(真理)是当时有权力的人建构的,现在100多年后,而现在2022年并不是这样]
b.我们的[自我认同]也是社会建构的
c.叙事治疗帮助人从强势故事中(离开、解构和松动)区分自己的故事,重新建构个人的生活故事。
3.叙事治疗也取径于现象学
a.注重[前概念]的语言沼泽地:不要使用抽象概念来治疗,让来访者自己来讲故事。
b.注重来访者心理世界的经验现场:很少用论证分析。
三.叙事治疗的世界观
a.叙事治疗是合作取向,去病理化取向、去诊断取向
b.叙事治疗认为故事会影响实际生活,建构出我们的所感和行动
c.心理咨询师带着好奇(咨询师不去做诠释、不用自己的框架来看)、不知道和开放、积极的态度来聆听
d.在对话中避免用概括语言,降低抽象性。从[认知的分析与运作]转移到[经验的体察与反思]
e.还原到来访者的经验现场,以期能扩展更多的旁枝故事、替代故事
四.叙事治疗的的治疗观
a.人是自己问题的专家,来访者是[自己的问题]的专家,咨询师会倾听故事,以问句来引导来访者探索。问句是邀请来访者的[生命经验累计的在地知识]。
b.把人跟问题分开,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来访者有足够能力、人生历练、积极意愿来产生新的行动智慧,引导来访者把自己和问题分开(外化)
c.透过追踪来访者所叙说的问题故事,去解构故事的单一性,从而建构、重写丰富的多元故事。
五.问题故事是被社会建构的,加宽加深加厚渴望故事
a.来访者一开始或许会叙说他如何受到情绪、疾病、命运、周遭环境及他人所压迫的生命故事。
b.这些故事里的来访者,他们的生命角色往往是无助、悲情,委屈,误解,没用或差劲等。
c.这些负相扭曲的故事说的越多,来访者就越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命运,而这些扭曲负相的字眼就慢慢内化成,来访者的自我认同。(例子:房子的缝隙漏水)
d.来访者慢慢相信自己,就只是这样而已,他也不相信自己生命里还有另外,一大片正向故事,他也开始用这些负相的字眼来批评或看轻自己。
e.如果被忽略的支线故事可以[重新出土],来访者可以好好的说着这些支线故事,而咨询师也可以带着好奇的眼光、欣赏的态度,去聆听及探索这些精彩的支线故事,透过不断的叙说,得以让来访者的支线故事变得更丰富。
f.从支线故事中重新看见来访者不同的面貌,特别是珍贵的,不容易的,难得的,坚强的,不放弃的宝藏;有机会发展成渴望故事。
g.来访者如果可以从这些角度重新认识自己,才能发现自己身上原来拥有这些丰富的资源,可以面对及解决他的生命困难。
技术与程序
1.提问:咨询师带着不知情的立场提问。可以收集搜信息,也可以促进来访者产生体验,目的是推进探索,建构来访者的经验。
2.外话对话/问题:把问题拟人化,物化,并把问题和人分开。让来访者有新的空间和角度来看待问题。外化过程包含了描绘影响和闪亮时刻。
3.独特事件问句:外化对话之后可提问是否在一些事件中有成功处理问题的经验?比如是否有某某某的体验,你成功的克服了;事情是怎样发展的?你怎么样做到?(此问题类似焦点治疗的[例外问句])。
4.改写故事:探索独特事件之后,开始协助来访者改写新的替代故事。加入重要他人的角色,建构出更完整流畅的故事。可跟着来访者的故事走,也可用一系列提问引导,使技巧可帮助来访者发现新的意义和方向,并清楚看到自己的生命历程。
5.叙事信件(邮件):鼓励来访者写叙事事件,记录咨询历程,包含问题的外化、问题对来访者的影响,来访者的力量和能力。可用来强调来访者处理问题方面的优点与成果作为进步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