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七班 侯力瑗
今天我们学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回家后,我又查了许多关于周恩来的故事,现在我就要一下周恩来的少年时代的故事。
为了勤工助学,少年周恩来经历了一个学习记忆的阶段。
校董、校长同意周恩来刻写讲义之后,他抓紧完成了作业,就跑到教务室,面见缮写员说:“张先生,校董、校长叫我找你,请你分一部分讲义给我缮写。”张先生抬头望了望说:“你是学生,怎么干起教务缮写的活儿呢?”
“情况是这样的。”周恩来解释说,“我欠学费,至今尚未交齐。伯父一直全力支持,只是薪俸有限,伯母为了我能读书,编织手套、袜子等物品去卖,贴补一些,可是经济仍然拮据,所以经校董、校长同意,求张先生分配并只叫我刻写讲义,挣点钱贴补……”
“哦!”张先生说,“在我校学生中兼干缮写这一行的,你是唯一的一个。这样吧,你写几行字给我看看。”
“好!” 周恩来说着坐了下来,默写了白居易的《卖炭翁》。站在一旁观看的张先生说:“啊!簪花小楷,变体魏书,笔笔郭实,间架规整,好字,好字。”
“先生,过奖!我可以试一试刻写钢板吗?” “可以,不过你要注意,在钢板上刻写蜡纸字,不同于毛笔、钢笔写字……” 每当张老师说完,兴趣正浓、急不可待地周恩来在钢板上用铁笔是写了一份语文讲义,不一会儿功夫, 16K的一张纸刻好了。张老师叫周恩来绷到油印机上,沾上油墨,手握滚筒推了起来,印完揭开一看,周恩来傻眼了,印出来的东西,活像一个大花脸,多数没印出来,少数印出来的,也缺胳膊少腿的不成字形。呆看了一阵后他才说:“张老师,这真是七十二行,行行有学问啊!我拜您为师,请您教教我。”
张老师笑着说:“这不要紧,我头一次刻出来的蜡纸也是这样。古人说,熟能生巧。你要把铁笔握紧,用力要均匀,横、数、撇、捺、点、勾,笔要刻透,一点不能马虎。”说着,做了个示范,周恩来也跟着学习,张先生最后说:“你拿几张蜡纸,铁板、铁笔苦练几天,定能练出一手刻钢板字的技艺!”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大道理:第一次做可能做得不是很好,但只要多做几次,定会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