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这本备受推荐的小说《摆渡人》,实在是有些无语,怕还是应了那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本书虽然有些令人感动的地方,但大多数的热情被场景细节对话中的那些不太连贯的翻译割离得支离破碎。
摆渡人在我的印象中一向是黄泉路上奈河桥下忘川水中摇橹执桨的那些非人非魂的地府杂役,他们面目模糊身形料峭,千百年间在那乌漆墨黑天日不见的地方义务劳作,自是染得一身的寒冰彻骨黑心狗肺,所以魂魄渡船时资费若是付得不足,定会被其好好地修理一番,可以说摆渡人算是地狱门口的小吏,大约算是阎王好见小鬼难搪中磨人受罪的小鬼吧。
这本书里的摆渡人居然是照亮主人公的一盏明灯,他没有一丁点儿恶鬼妖魔的凶恶狠厉,虽然是不甘心情愿地做着这样的工作,可他依旧尽力温和地善待着那些灵魂,最终居然还沾染了尘世的情爱,好吧,一位有良心的暗黑工作者的觉醒和一个小女孩的不断成长最终两人相爱,就是本书过于单薄的主题了,而我却更愿意从本书的背景来谈一谈我的感想:有关家庭教育和爱之间的关系。
爱或者是围绕一切的话题,为之生为之死,为之死去活来,怎么都不为过,可是一个缺乏关爱的孩子,一个在破碎的家庭中因为爱的匮乏,内心一片荒芜的孩子连死去时内心的投射都是一片荒原,可见她是多么缺乏关爱、多么可怜可惜的一个女孩子。这样的孩子因为才成长历程中缺乏关爱,所以她对于爱有更深更迫切的要求,于是她会在黄泉的路上爱上摆渡人,会被摆渡人一丢丢的细节和关爱秒杀,虽然她也迫切地回应着这份爱,但是始终在情感上她对摆渡人都是一种树熊式的无赖倚靠。
故事的前半段可以说是这个女孩的人生悲剧,从小她的父母离异,跟着母亲的她几乎没有近距离接触过任何的异性,从来都是闭口不谈的神秘父亲成为她心中缺失的重要符号,以至于她在和母亲不断的争吵后决定去看看这个十年来素未谋面的父亲。此时,她的内心是何等的惶恐激动忐忑,那人或许陌生但却是和她血脉相关的父亲,她在头脑中无数次地假象着父亲的模样和与之见面的场景,偏偏就在这时她遭遇了意外——她是事故中唯一死亡的人,也是当时唯一见到摆渡人的灵魂。
一直没有体会过被爱滋味的孩子更容易被打动,正如一个从来没有走出过荒漠的人异常渴望绿洲,一个历经沧桑的人极度渴求宁静和安稳,一个生活在赤道旁边的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堆雪人打雪仗。所以摆渡人对她略加帮助,她便心存感激满心欢喜,当摆渡人舍命相救,她便恨不能以身相报,她会把别人的善意误解为爱,再把爱当成救赎自身的唯一稻草,因为她认为这就是屡经磨难的爱情,是发自心底的两颗孤寂的心灵的相互依偎。
都说爱情让人盲目,但这些却不是正常人在正常条件下所经历的情感,在仿佛无边无尽的荒原中疾步行走,处处躲避被恶魔纠缠的极端场景中,冷静刚毅的人都容易被蒙蔽了双眼,何况是这个涉世未深的小女孩儿,我很难理解这样的情感,只能归咎于想象的驰骋和荷尔蒙的分泌。所以会有人说这样的感情是一时兴起是冲昏了头脑,也有人说这个世界规则大于一切、人鬼殊途切勿犯错,但是幸好最终她还是勉勉强强地学会了爱,拥有了爱人的能力,可惜我却很难想象回归于现实世界柴木油盐的他们,是否还能够守住荒原中的那份刻骨铭心。
都说孩子的问题是父母行为的映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有的孩子胆怯腼腆束手束脚,是因为父母对他限制太多规则太多;有的孩子对人呼来喝去动不动拳脚相加,那是因为父母在家也常常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
主人公为何会随意地爱上摆渡人,自然与她的出生生活背景息息相关,母亲与她之间的相处居然那么冷淡严厉,她对母亲心生太多的不满和怨恨,两人从来没有平等的交流过,有的只是尽量克制、避免尴尬的见面,这样生疏的情感维系生生地把她往外推,也自然更容易让她把信任和安全感放在素味平生的摆渡人上,这是何等危险不定的境况?好像是把身家性命都压在一场完全没有指望的豪赌中,好像那姑娘傻到会真的相信随便哪个陌生人都能成为上天救赎你的天使,这只能让更多更可怕的悲剧发生。
如何避免类似情况?我想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建立相互平等尊重的亲密亲子关系的基础上,教会孩子爱人的能力。
说白了,爱人也一种能力,它不是持续的付出或是满足,而是一种能够将自己的情感收发自如的能力。要爱一个人你必须有坚定坚强的心,有圆滑处理棘手问题的情商,有尊重和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有能够站在对立面感同身受的同理心,有打动人心直击心灵的言辞,有能彼此协调步伐步调的行动……而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原生家庭持之以恒的培养,需要父母和谐一致地言传身教。如果早些年母亲在离异后就向女儿和平地叙述自己的经历,在分手后依旧能够公允平直地与孩子讲述她的父亲,给孩子和与父亲沟通交流的机会,在生活中即便是个单亲妈妈也不自怨自艾……那迪恩的性格一定会有巨大的变化,她一定会更果敢坚决、更清楚自己的心意。
所谓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动,说的都不过是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发展的巨大影响。家长也要选择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什么样的父母自然可以教出什么样的孩子。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够好好地面对孩子,平心静气温柔地对待他,能够慢慢地培养他,给予他这样的能力,让他在快乐平静的生活中成长,爱人也爱自己。
身为母亲,反思自身的家庭教育,我实在是个糟糕的榜样,大多数的时候我都是一付懒洋洋脏兮兮地打不起精神的垂头丧气模样,对孩子也是动不动就横眉冷对冷言冷语大吼大叫,其实首先应该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我这个缺乏耐心的母亲。很多时候我对孩子非常关心,但更多的时候我要求他有同样的回馈,其实付出不等于回报,对于孩子的爱永远是个无底洞,而回报也远远不像想象得那么多,两者之间是流水的天平永远不可能平衡。作为一名母亲我一直认为能把孩子照顾好,让他每顿吃饱、穿衣不冷、平日开心就是爱,而身边的人却告诉我能够与孩子平等地相对,能更有效地沟通能彼此分享理解,才是真正的爱。对于爱有不同的理解让我明白了差距,也让我明白爱人首要注重的是家庭的培养,至少我要保持耐心牢记这一点,爱不是基于水面的浮花,而是深深扎根于土壤的秧苗,等待它开花结果是极其漫长的过程。
整个故事真正让人感动的是后半段,慢慢成长坚强的女孩子因为爱而蜕变,她不再是那个娇弱犹豫的女孩,她能够坚定不移能改变规则能勇往直前,因为心胸坦荡心无旁骛,所以她的回程走得如此的顺利流畅,从她回程开始整个故事才算是真正的渐入佳境,虽然能够猜到结局是什么,但最终相爱的两个人重逢还是令人惊喜的,有如张爱玲笔下的红尘男女,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有轻轻的问候,“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
我不愿再探讨在经历曲折后的主人公是否真正能拥有爱情,可我相信“身处荒漠,为爱修行”不只是一个普通母亲的努力目标,还是日后对于自家孩子的殷切希望,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为了孩子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