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不该去拼命
从我记事起,我的身体就不是很好,经常去医院,那时候我的愿望很简单,不要再生病了。因为我害怕那冷冰冰的针头在我身上扎得一个又一个洞,更害怕在深夜那粗重的哮喘声让我无法入睡,那时候的我真的让我父母操碎了心。后来上了大学,进了医学院,才明白小时候的我有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肺炎以及咽炎。现在想想,那时候真的体弱多病啊。也常感慨健康无价。于是我特别注重身体健康,保持充足的睡眠,丰富的营养。学习有点困了,赶紧去床上休息,毕竟身体最重要。大学生活过得轻松而又惬意,心情愉悦,精神放松。当然懒惰的学习态度导致我每次的考试都在及格线徘徊,考研也没考上。最后大学毕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去了深圳的一家私人医院。 这是我的一个生活轨迹,平淡无奇,毫无亮点,无非是大学毕业,没考上研,最后去工作的故事。也是我经常会告诉别人的故事,但这个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
高中的时候在小县城读书,成绩不算好,但也不坏。有时阶段测验努努力还是可以进全班前三,高一下学期分班考,发挥比较好,进了全县最好的实验班。当时心里还是挺骄傲的,毕竟是尖子班,但进班以后发现班里的其他同学都好厉害,渐渐感觉跟不上了。于是看着其他同学越跑越远的背影,我决定,不追了。每天,上课心不在焉,下课去追剧,那时候没电脑,特别爱看电视,并且特能吃,不爱运动,于是我不负众望,成了我们班第一,当然是指体重。高二分班考,果然又回到了平行班。高三在最紧张的复习阶段,我依然延续着我那懒散的学风,至于为什么又回到平行班,我的解释是发挥失常。最后高考,勉强上了个二本。大学里学会了打游戏,并且有了新爱好,看小说。大学四年看小说,追剧,打游戏是主业,学习便可有可无。不挂科已是万幸。最后去了深圳。这个故事有些人会很熟悉,正如他们所说,不挂科的大学不是完整的,我挂科,我骄傲。
但毕业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没有在象牙塔中那么美好,为了那一个月两千多元的工资,黑白颠倒,白班夜班连着上,累吗?那是真的累,能休息吗?可以,但先把辞职报告交上来。中间也想过跳槽,但什么证书都没有,什么技能也不会,便只能待在那里接着干。那时候无比想念大学时光,不想上课,请个假。不想听课,看小说。那是多么幸福啊。不必这么辛苦,不用面对这些琐事。后面怎么办?我只好拿起那多年未碰的课本,努力学习新知识(因为上课不听讲,所以课本是新的),边上班边抽时间看书,再也顾不了要保持睡眠了,夜班值班多看点,白天下班后就拿起书本,很奇怪,以前一看书就困,现在看到半夜都还精神。后来才明白,因为我想通过考试,拿到证换一个工资较高且轻松的工作,那段时间虽然辛苦,但充实。也没有对身体有什么损害。原来一切就是自己的矫情,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罢了。你若问我要不要拼命,我会对你说,要。越努力,越幸运。我们大多数人努力程度还没到会把自己的命拼没的地步。顺便一提,那段时间我瘦了二十斤,感觉瘦了以后更健康,更有活力了。这个世界本就不易,如若不辛苦一点,你这辈子都得吃苦。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先苦后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