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阅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一书,作者将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归结为三类内容,分别是:
1.广泛意义上属于个人的东西,如力量、外貌、精神气质、智力及可开发的潜力;
2.身外之物,如财产;
3.一个人向其他人显示的样子,也就是别人对他的看法,如地位、名誉和名声;
第1项的差别源于自然的赋予,对比于第2、3项的人为造成的差别,更能决定一个人幸福或不幸福。一个人因高级智力思考带来的内心愉悦是远远大于财富亦或者名誉带来的愉悦感的。正因为使一个人快乐幸福的是他的内心,亦即他内心对待外界事物的看法。一个人是主体,外界事物是客体,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联系越多越好,主体对客体的观察和思考,以及由此造就的看法,直接影响的主体的意欲、思想和内心。犹如两个人看到同一片落叶,一个思想活跃的人可能联想到秋天的到来,而一个思想贫瘠之人至多觉得那就是一片叶子。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对周边事物感知贫乏,而仍自命为看透事物,任何事物都吸引不起他的注意和感知或是思考,这样的人已经物化,他和客观世界中的一片树叶无所区别。由此更得出,一个自然造就的主体的思考能力、感知能力的强弱与否,直接影响客体世界在主观意识层面的投射,进而影响一个人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