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和大模型、具身机器人一样都成为了2024年最火的概念之一。政策大力支持,企业卖力宣传,媒体争相报道。
“低空经济”虽然是一个新名词,但是无人机、直升机这些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只不过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常见,所以大家也不会去过多的关注,而今天所说的“低空经济”是在不久的将来会像外卖、高铁一样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在未来你我都有机会点一杯无人机配送的奶茶,打一个“空中的士”坐一趟短途的直升机,观光不同视角的风景。
初探低空经济
伴随着世界各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地上地下的交通拥挤问题日益加剧,这时人们把目光转向了空中,为了把想法变为现实,各国开始积极研究空中驾驶技术,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逐步成熟与普及,低空经济产业也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领域。
“低空经济”是聚焦于距地平面1000米(可延至3000米)内的空域概念,其以民用有人驾驶及无人驾驶航空器为核心,涵盖载人、载货及多元作业活动,辐射带动周边领域共融发展,涵盖通用航空、无人机服务、城市与先进空中交通等新兴应用场景。具体的航空器包括但不限于直升机、无人机、热气球等。从无人机配送到空中出行,从旅游观光到农林保护,低空经济不仅继承了传统通航业态,更融合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成为推动多领域协调发展的综合经济体系。
飞行家族
低空经济的飞行器主要包括有人机、无人机和新型航空器三类。
有人机:固定翼通用飞机、涡桨固定翼通用飞机、直升机等。
无人机:物流无人机、农林植保无人机、公务服务无人机等消费级、工业级无人机。
新型航空器:主要是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和飞行汽车。
传统有人机和无人机大家都熟悉,即使没见过实物应该也会在视频中见过,国产的大疆无人机在业界中处于领先地位,深受摄影爱好者的喜爱,同时也给竞争对手带来了压力。
eVTOL作为近年来出现的新型飞行器,也属于直升机的一种,而它和传统直升机的差别在于eVTOL是纯电力续航的飞行器。
基于电动机、电池和自动化技术的成熟技术,eVTOL与传统直升机相比更加环保、低噪音、自动化等级更高,并且成本低、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更高。
这些优势让eVTOL成为低空经济未来发展的关键,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企业积极投入eVTOL领域。虽然欧美整体技术成熟,但是我国弯道超车不落下风,向商业化转型也在顺利进行中,如亿航智能、峰飞航空、时的科技、沃飞长空等企业已经有成熟产品落地测试。
其中亿航智能的EH216-S型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是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eVTOL航空器型号合格认证的获得者;峰飞航空的V2000CG无人驾驶航空器是全球首个通过型号合格认证的吨级以上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
国内头部企业产品代表
飞行汽车作为载人飞行器的一种,常与eVTOL概念混淆,飞行汽车顾名思义是一种可以飞的汽车,它必须做到既可以天上飞,又可以地上跑两种属性,所以飞行汽车又可以看作是eVTOL的一个分支,而早在2023年1月30日小鹏汇天就已经宣布,其自主研发的两座载人飞行汽车——旅航者X2成为国内首款提出申请并成功获批的有人驾驶eVTOL产品。
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提及“低空经济”概念。2023年12月,中央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被提升至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24年全国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低空经济”,各地方政府紧跟总理脚步,也将低空经济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短短几个月,低空经济就从小众赛道挤入了各地角逐的新风口。
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低空经济发展与创新,如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和民航局发布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民航局发布的《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这些政策的发布为低空经济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为行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行业发展
从小众到产业风口,低空经济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美国以通用航空为主导发展的低空经济不同,我国立足无人机领域,并力争在这一领域实现超越,这一目标在2023年的数据上就已体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中国民用无人机企业超2300家,年交付无人机超317万架,通用航空制造业产值达510亿元,年增长近60%。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我国在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各地区积极发展低空经济。我国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涵盖产业链各环节。
其中广东深圳无人机产业发展最为迅猛,消费级无人机产量占全国90%以上,工业无人机市场份额约60%,产值超千亿元。2024年,中国民用航空局支持深圳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开展低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试点,推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拓展和规章标准体系建设。2024年2月全球首条e-VTOL低空航线在深圳首飞,标志着中国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广阔前景。
和所有产业一样,低空经济产业呈现井喷式增长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可避免的问题,在2023 IDEA大会上,IDEA研究院创院理事长、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指出当前低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难点,并在《低空经济发展白皮书(2.0)全数字化方案》中提及这四个围绕安全、效率、成本、管理的关键问题:
(1)军民航对低空飞行器“看不见、呼不到、管不住”的基本安全问题;
(2)有限的地面、空域和频谱资源共享共用的问题;
(3)低空经济中大规模高密度飞行的安全、效率和成本问题;
(4)低空经济“管理、资源、业务、运营”等多主体、多业务、全方位协同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沈向洋提出搭建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和服务网四项基础设施,旨在解决企业商用、低空感知和通信、空域和飞行管理等需求。
政策、设施落实到位后,低空经济市场商业化还面临的问题便是缺少品牌整机厂家、终端市场运营不足等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市场缺乏品牌整机厂家,产业链中各家企业相互竞争,不能形成集中的发展动力,制约了产业链的整体协同发展。在未来的产业发展规划中加强企业间的协同配合才能更好的推动低空经济的全面发展。
在6月29日的中信海直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应急管理部应急装备专家刘大响表示“低空经济以通航为主体,飞行为核心。未来10年,通用航空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将拉动国民经济数万亿级市场空间。”
“低空经济是产业发展的新赛道,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杰对低空经济的看法。
从国家政策到商业化运行的落实,低空经济正在从科技大片走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