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的追求】
读书本来就没有意义,当你认识到这点的时候,读书就有了意义;
认为读书要有意义,当你提前嵌入这个概念的时候,读书就没了意义;
【无论如何,开启阅读之旅】
有人说,看书没有用,也有人说,听书没有用,还有人说看那么多书,不如把一本书看透。
众说纷纭,别人只是一句话的成本,若是剥夺你与书的共处所带来的可能,着实可惜。
我深信,书会带来无限可能。
这些说法是处于各个不同阶段的时候,才属于对的状态。倘若,一个不愿意看书的人突然愿意看书,何尝不就是很好的一个转变?
始终近乎偏执地认为,阅读是一个必须经历大数量地投入,大数量地听,然后逐步建立自己的阅读标准的迭代过程。
再而,注定会遇到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一本与你思想同频的佳作,这是根据其自身特点,各个维度,自然而然产生那种结果。
《小马过河》的故事,虽然,已经离我们很远,但它所论述的道理,却永远没有过时。
【书的认知新模式:听】
樊登读书会,得到的“每天听本书”等app推出的“听书”,作为新的一个维度,不必有过多的恐慌与负担,索性把它当作一种闲聊,闲聊的本质是轻松、无负担、畅快与舒坦,进行一种互换式的交流。
生活中总会有闲聊的时光,但是,当闲聊承载书籍的精华回荡你的轮廓,是否会产生新的可能?
索性把闲聊的时间,挤出一点,给听书的时间,索性把等车坐车的时光选择一本被讲述的书来填充你的视野。
书变成一种被解读的形式,它成了一种被加工过的信息,这种方式很好的去解决了一个问题。其实,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你去阅读,但是这个讲述的人,很可能会把你的兴趣给点燃了,比如樊登读书讲述关于《联盟》这本书,十分有趣,虽然,阅读的体验相对比较费解,但建立于听懂核心再泛读原文总是有些收获与别样的启发。
听陌生书的本质,是花费不需要特别专注的时间,找到一本你愿意读的、有趣的书,纵使它无用,但是,它也给你的生命提供了那种喜悦的链接。
【回归本质,寻觅知音】
书的本质是一种信息,是一种细分点的信息。当你阅读的时候,就是你聚焦将一个细分点的知识摄入到你的脑海,与你的生活阅
历进行某种化学反应,让你感受知识与生活交融而产生胜过绚烂的烟花。
【不负读书人】
愿你读到一本有似曾相识或者涕泪横流的书,一个和你从未接触的人跨越无远弗届的空间,无始无终的时间将都认识的文字整合而成的句子,段落,文章,你有了知己的感觉。
总有人会被懂,虽然,迟了一些,比如尼采。
更高级别的哲人独处着,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他的周围找不到同类。
———尼采.
【来一桶-连续阅读157天的小体会】
【3次修正】
【2018.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