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分享第393天。
今天在教研网听了《基于目标改进课堂教学——图形的运动》,两位教研员对图形的运动做了详细的介绍。图形的运动在小学期间的分别出现在低学段和高学段,出现的地方不同,教学目标也不相同,三年级旨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平移、旋转、轴对称,四年级的要求相对较高,要求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平移旋转之后的图形。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对于一只盲目的船只来说,所有方向的风都是逆风。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我们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也如此,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没有目标的活动很难取得一定的成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学目标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灵魂,是每教学的方向,也是判断每节课是否有效的依据。因此,教学目标的正确提出将决定每一节课的成败。
以前对教材把握不准确,两个学段的目标混淆不清,也没有完成图形与几何这部分教学内容最重要的目标,今天听完专家的讲解,优秀老师的课堂实录才对这部分内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闫静老师在讲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图形》时,先出示问题,下面的小房子是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大家能想象出它的另一半是怎样的吗?她没让学生们直接画,而是先想象直接体现了空间图形与几何的的重要目标——培养孩子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之后让同学们尝试着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找出其中的一个错误画法,问同学们是否正确,怎样才能画正确。同学们在思考辩论中渐渐发现:错误的原因是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不一样,要想准确画出来就需要找关键点,就这样学生们摸索出了正确的作图方法——确定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找到对称点,再连线。
如果我上这节课就认为方法已总结,重点已讲完,接下来就是大量的练习了,而闫老师却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闫老师给出一下练习,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是什么,前两个很简单,第三个找9的轴对称图形,难度升级,至此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积极进行探索。
学生先想象再动手操作,画完之后,老师拿着画好的作品,让学生猜测原来的9在所画图形的什么位置,这又是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这些不同的作品又问:为什么他们画的不一样?学生轻而易举找到时对称轴的位置不同。老师让学生把对称轴画出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又有了深刻的理解。
之后难度再次升级,闫老师又给出了一个对称轴倾斜的图形,要学生先想象再操作。很多同学画了如下的图形,画完之后有同学立刻提出反对意见:有的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所以该图是错误的;有的同学说沿对称轴折叠之后,两部分不会完全重合。
分析完错误的画法之后,同学们发现要想正确画出该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可以把对称轴扭成竖直的;也可以找对称点;还可以通过夹角来找边。
整节课同学们在闫老师的引导下积极的思考,主动的探索,通过想象——动手操作——观察发现——抽象总结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探索出规律,提高了能力,学会了用运动的眼光来看待图形,也为今后学习几何奠定了基础,这样的课确实是一节好课,值得借鉴学习。
闫老师的这节课将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一教学目标贯穿始终,以此为基础,用富有挑战性的试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达到这一教学目标,这也是闫老师之所以成功的关键。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认真思考、研究教学目标,以知识与技能为基础,使教学目标更加具体化、科学化、规范化,进而使自己的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