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19年中国市场一共有8234次股权投资,投资总额7630.94亿人民币,平均交易额接近亿元资金量。这些资金大多来源于各大风险投资机构,那么风投机构是怎么赚钱的呢?我们来扒一扒这个问题。
首先,要投钱得有钱,那么风投的钱怎么来的?
大多数风投的钱不是自己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很多不差钱的人和公司给的。这些出钱的金主被称为有限合伙人也就是LP。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者,也就是决定把钱投给谁的人,叫做普通合伙人,也就是GP。双方达成一致后,LP出资,GP管理,投资基金就成立了。然后大家想赚钱关键就是找到值得投资的公司。
接着,风投开始筛选投资目标,开始撒钱。但这绝对是高风险的活了!
风投机构会对自己投资的行业和公司作许多分析,以保障自己每一笔投资都能获得成功。但实际情况却是,风投机构的绝大多数投资都是失败的。比如红杉资本全球最成功的风投机构之一。然而红杉在2000年到2015年间投资的307家初创公司中,最终成长为独角兽的只有17家。投中的比例仅仅5.5%,而这已经是很出色的成绩了!像YC 这样的早期孵化器,同期投资的808家公司中,只有0.7%能成长为像Airbnb 这样的独角兽。所以无论多优秀的风投机构投出去的绝大多数钱都打了水漂,最终被创业者们败光。
既然风投投中成功的概率如此之低,甚至低于炒股成功的概率,那么风投机构到底怎么赚钱呢?答案是幂次法则。也就是说风投机构的收益几乎总是由其最成功的几个投资案例所决定。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南非公司NASPERS。2001年,NASPERS用3200万美元获得了腾讯46.5%的股份。而如今腾讯的市值已经高达4900亿美元,NASPERS 还有31%的腾讯股份。对比之下,马化腾的持股比例也仅有8%左右。虽然NASPERS 的其他投资乏善可陈,但光靠腾讯这一个项目就能吃一辈子。也就是说既然风投机构的大多数投资都会失败,而那些成功的投资一定要带来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报才能弥补损失并赚到钱。
所以对于风投机构而言,被投资的公司未来能成长到多大的规模,远比现在能赚多少钱重要得多。比如滴滴从2012年成立起就一直亏钱,在6年间亏损了390亿元人民币。但估值却从几千万人民币一路涨到了近600亿美元,获得了包括阿里、腾讯、软银、苹果在内的一系列头部机构的投资。所以你往往会发现风投机构并不指望企业分红,也能接受企业的短期亏损,甚至支持公司主动亏损以换取市场规模,为的就是在未来成长为巨头,给自己带来足够的回报。如果只是在楼下开个餐馆,或者在办公室里做视频接广告,虽然能赚个糊口钱,但成长空间太小,很难赢得风投的青睐。所以如果你的公司擅长给投资人画饼,那确实更容易拿到投资。因为饼本质上就是项目的想象空间,这就是过去一些看起来极度不靠谱的项目却能拿到投资的原因。
当然很多早期项目的成长前景很难判断,所以早期风投机构还会非常关注另一个因素,就是——人。比如安卓之父安迪鲁宾创建的手机公司ESSENTIAL,在还没有实际交付任何一只手机时,就拿到了来自腾讯和亚马逊的3亿美元融资,估值一度超过10亿美元,然后就倒闭了。但不管怎么说,如果公司创始人行业经验丰富,团队的业务能力扎实,即便项目前景不明,也更容易拿到投资。
最后,风投的钱投出去还是收回来的,就像你在银行的定期存款一样,大部分风投基金都有自己的存续周期,通常是5到7年。在前期投资期结束后,风投机构就要通过上市转让股份清算等方式处理掉手上的股份回收资金。所以你看到的公司融资上市并购背后往往都有风投在推动。因为对于风投而言,这些都是他们完成退出全身而退的机会。在回收资金后,风投机构要把基金的收益连本带利返还给LP,扣除管理费提成和税之后,一只基金返还给LP的钱,年化利率能高于12%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暴利。
实际上在大家都缺钱的今天,风投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在政策和经济形势的影响下,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案例和投资总额同比下降了超过三分之一,甚至还有300多家风投直接失联了,他们没有熬到幂次法则发挥作用的黎明,就在大概率失败的打击下和众多的创业者一起九死一生了。
关注我们,还有更多精彩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