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表达习惯。遇到问题时,有的孩子能言善辩,喜欢用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不爱说,喜欢以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如果一年级的孩子遇到问题时,还依然用哭来代替说向家长倾诉,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呢?
案例
周末,佳佳在房间里画画,突然传来哭声。正在厨房里忙碌的妈妈丢下手中的活儿,赶紧跑过来,只见房间里一片狼藉,书包里的文具扔得到处都是,妈妈赶紧问佳佳“怎么了,为什么哭?”可是任凭妈妈怎么问,佳佳坐在地板上只是不停地哭,就是不说话。妈妈被她哭得心烦意乱,使劲儿压着自己的火气,决定治治这个遇事只爱哭不爱说的孩子。
妈妈看佳佳平静了许多,抚摸着佳佳的后背,缓缓地说:“佳佳,我知道你有麻烦,但是你不告诉我,我没法帮助你。你只有说出来,我才能帮你想办法。”佳佳终于忍不住了,带着哭腔说:“妈妈,我……,我怎么找都没有找到彩笔。”妈妈说:“奥,找不到彩笔啦,这个困难好解决。不过,妈妈告诉你:以后遇到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你要大胆说出来,你光哭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有什么困难?”静默了几分钟,佳佳鼓起勇气说:“我刚才找彩笔,没有找到,妈妈你帮我找吧。”于是,妈妈帮助佳佳找到了彩笔。这件事以后,佳佳有所改变,遇到问题,开始学着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不只是哭。
分析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处处受到家长的关爱,甚至是溺爱,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是一点儿困难,就不知如何是好,有些孩子就像佳佳一样,光哭不说。尽管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压力,但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还动不动就哭,这就有点儿问题了。孩子为什么喜欢用哭来代替说呢?
一、有些孩子本身爱哭
孩子在学会说话前,哭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用哭来表达。有些孩子比较爱哭,在学会语言表达之后,每每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是困难、挫折,依然喜欢哭不喜欢说,也许哭是比语言更便捷的表达方式,因为它不像语言那样需要思考,需要组织。还有些孩子胆小怕事,遇到事情不敢开口说,就只知道哭。像案例中的佳佳,找不到彩笔就哭,光哭不说,这种事儿在一年级孩子身上时有发生。
二、家长的态度让孩子喜欢哭
很多家长溺爱孩子,见不得孩子哭,只要孩子一哭,家长就心软,就妥协,会千方百计满足他,哭成了这些孩子达成自己目的的最好手段。这些家长好似太懂孩子的“哭”,简直不用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想法,家长就什么都知道。殊不知,这会让孩子觉得“用哭来得到想要的”或“避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是很有效的一种方法。久之,孩子在遇到类似的情景或问题,他就只会哭了,因为哭就有人读懂他,就能得到满足,所以孩子习惯于用哭而不是说来向家长求助。
三、家长忽视光哭不说的危害
(一)光哭不说不利于孩子与人交往
生活中接触过一些家长,总认为孩子小,遇到困难“哭”很正常,没有把这个问题当回事儿,对孩子用哭代替说进行表达习以为常,也没有对孩子加以引导,认为孩子大大就好了。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六七岁了,还动不动就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老师、同学可能猜不出他的需求、他的委屈,这就妨碍了孩子与他人的交流沟通。动不动就哭的孩子也会让其他同学看不起,甚至会受到同伴的排斥,久而久之性格也会变的越来越脆弱。
(二)光哭不说不利于孩子语言、思维的发展
六、七岁是孩子语言发展进步最大的时期,语言能力的好坏关乎孩子综合能力的发展,诸如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思维能力等等,孩子光哭不说,是不利于这些能力发展的。要抓住这一时期让孩子多说,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
建议
一、控制情绪,允许孩子哭
孩子毕竟是孩子,哭是正常的现象。家长千万不要完全限制孩子的哭,尤其是一听到孩子哭,家长就表现出厌恶的样子,还有的家长会斥责孩子“你是哑巴吗?有什么事不说,长着嘴就会哭……”这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甚至是一种伤害。其实,哭并不一定是坏事,孩子大哭后可以感觉轻松一些,因为哭可以减轻大脑遭受压力后的化学物质的产生,因此,不要完全禁止孩子的哭。看到孩子哭时,家长要做的就是给他足够的时间,静心等待,等孩子情绪平静了之后,尽量给孩子安抚,再耐心鼓励孩子说。比如“我知道你在学校遇到不开心的事了,我也感受到你的不开心,等你哭完了,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
二、耐心等待,孩子说了再予以帮助
(一)不要那么懂孩子的哭
孩子每次哭都是有原因的,此时家长充当的角色一定不是万能的解决问题的“保护神”,不要一听孩子哭就受不了,不等孩子说就猜出孩子的需求,赶紧帮忙或满足孩子。家长要对孩子用哭表达的意思理解得“迟钝”些,即便知道孩子为什么哭也要装作不知道,等孩子平静下来,耐心鼓励、引导孩子把要想获得的帮助说出来,再伸以援手,不说就坚决不要帮他。家长要坚持这样做,让孩子明白:遇到问题哭,家长不会帮助自己,说了家长才会明白自己,帮助自己。
(二)告诉孩子哭解决不了问题
家长不仅要鼓励孩子用说代替哭,还要鼓励、引导孩子抹干眼泪,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因为上学后,家长不会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要告诉孩子,哭解决不了问题!一定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向别人寻求帮助。鼓励孩子在学校遇到困难或突发意外状况的时候,不要哭,要勇敢地说给老师或同学听,向他们寻求帮助。
有时,我们家长不仅心要硬,也要向孩子示弱或装傻才行。比如:当孩子课本落在学校,没有课本写作业而哭时,家长可以示弱,“我也没办法,你想想怎么解决?”如果他提出去学校拿,你就负责陪着,一句话也不要说,不要给建议,让孩子自己解决。
三、创造机会,提高孩子的说的能力
能说、会说是一种能力,需要锻炼孩子,而这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
首先,要经常和孩子说。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引导孩子学会说出自己想法,家长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次表达,及时回应,加强亲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对于孩子的每一次用说代替哭得表达,家长要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树立孩子说的自信心,培养孩子善于说的能力。比如,当孩子因为受伤而哭泣时,我们要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疼不疼,哪里疼,寻求什么帮助。当孩子想要买一件东西而哭泣的时候,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说出自己想要什么?尤其是不要在孩子哭泣时大声呵斥,这样孩子更不会说也不敢说。
其次,要认真和孩子说。跟孩子的交流过程中,认真说给孩子听、认真听孩子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技巧。平时在家里就要多和孩子做亲子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多交流。很多孩子哭,往往是因为家长没有认真听孩子的说话,更没有认真回应孩子的说话。生活中很常见的就是,孩子说:“妈妈,妈妈,你陪我玩一会好吗?”,妈妈一边看手机一边说:“等一等,妈妈忙着呢……”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再次,阅读也不失为一种锻炼孩子说的好办法,阅读不仅学习语言,读到的故事还可以启迪孩子的心智,读完后可以让孩子复述,可以和孩子就某个故事进行交流,锻炼孩子说的能力。
还有,多给孩子与同伴说的机会。如果孩子比较爱哭有不爱说的情况,家长还可以多带着孩子外出,多与人交流,尤其是多与同龄孩子交流。比如带孩子参加朋友聚会或者几个家庭带孩子一起外出旅行,孩子在同伴交往中不仅会学习交流,也学会融入集体生活。良好的沟通,才会营造亲密的亲子关系,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融入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