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从二十几年前的高考作文命题中就可以看到。可我想说,那个时候大家讨论的方向错了。问题不应是讨论专擅一门好还是博学多才好,而应是讨论什么时候应该专,什么时候应该博。
最近和几个不同年纪的小朋友们聊天,有面临高考要选择专业学校的,有面临考研还是找工作的,有工作了但考虑要不要转行的。和他们聊天中,我都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们大多数在该做出选择的时候,不仅仅是不知该选择什么,更甚者是不知道有什么可以选择。而做了选择之后的路,却往往又在郁闷自己在这个方向的竞争力不够,甚至都没有意识要去在该领域做到最好,大多都随波逐流。而在社会变化迅速,日新月异的这个时代,有些领域的人,却又在某一天才忽然惊醒,只专注在自己之前所学的东西上,已经无法跟上行业发展的脚步了,大量的焦虑又随之而来。因为新时代的剧变衍生了很多交叉学科或领域,需要用原来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只看到原来的问题,不理解新的问题,就会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不知专业方向有何可选,这是不博。而之后在选择的道路上却没有竞争力,这是不够专。固守自己的领域到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这就是不够博。这就是在不同的时期,需要相应地去专或者博,而不是一昧的只专或者只博。成长总会伴随着错误的选择和代价。而我写下这些文字,就是希望看到的人们少付出一些代价,更顺利的驾驭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生涯。
为什么专业教育不从小学开始?不仅仅是多种科目都是教育的基础,更因为孩子们需要从零开始建立世界观。知道这个世界有什么,才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东西。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极需要咨询?因为信息不足。孩子们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学习文化课。高考有个满意的成绩很重要,但知道有哪些专业和相应的职业,甚至行业对他们选择今后的人生道路非常重要。所以这个时候需要博。而看到现在那么多人在本科毕业后还要选择换专业读研究生,不就是因为当初报专业时不了解而报了自己不感兴趣的么?
而进入大学进行专业学习之后,就建议专。为什么分专业学习?是为了培养在这个方向上毕业就可以工作的人。学校和老师要多能够结合企业和研究机构,把专业教育抓好。而这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也要能让学生们开拓视野,对相应的行业和企业有所了解。07年我在韩国SK集团实习的时候,和一个丹麦来韩国交流的老师聊了一会。她提到当时业界很轰动的新闻,是Google收购了Youtube。当时她看到我一脸困惑的表情就问我,你不知道Youtube么?我下意识问,youtube是什么?她很惊讶的问我,你学什么专业的竟然不知道youtube。当时国内已经有优酷,我也知道是国外一个网站的拷贝版,但是那个网站叫什么,我一无所知。如果当时我有意识去跟随行业时事新闻,就也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来。
而这个阶段的专,要延续到工作至少6-8年。不管你从事的行业和在学校学习的专业是否有关系,6-8年的时间是把你在职场上淬炼成该领域专家的时间(这是我所熟悉的互联网行业,传统行业可能会更久)。这段时间,工作对于你来说,不能只是工资和加班。职场初期的加速非常重要。这个时候的积累会影响之后二三十年的发展曲线。很多人认为,一份工作是否舒服取决于公司环境和老板风格和工资高低。No,取决于你在该领域的职业竞争力。如果你的职业竞争力很高,那你就有选择企业和老板的权利,就有了谈判工资的能力。而职业竞争力,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你自己的专业做的好不好。
而当你已经到了一个领域的专家水平的时候,固步自封就很危险了。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不是对于职场新手的要求,因为每个刚毕业的孩子都是复合型,但不是人才。真正的复合型人才,是能够无缝跨领域作战的专家。做调研做的专业,且能从调研结果给战略建议;做系统架构做的高级,还能构思新产品方向;做设计做的厉害,且能有产品想法。这些才是复合型人才。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就会发现,再往上走,就是需要和其他专业大道相通。而和其他领域相通,才能让自己之前专长的领域焕发新的活力,在新的荒原点燃星星之火。
所以年轻人们,在需要博的时候,要勇于打开自己的视野,用开放的心态去看世界上有哪些美好。在需要专的时候要沉得住气,不断的在专业山峰上攀登,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在成为专家之后,再次需要打开视野,去了解和学习新领域。
祝诸君能广开眼界,找准自己的专长之路,攀至专业巅峰,继而在高峰上远望,博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