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早起,很多人会认为它很容易,自己也可以,没什么了不起的。但今天却要聊聊早起“了不起”的地方。
腾讯教育-麦可思2017大学生睡眠情况调查数据显示,七成大学生的入睡时间集中在23点到凌晨1点之间,41%的大学生入睡时间在零点以后。没有充足的睡眠,谈早起只能是空谈,早起更像是空中楼阁让人渴望又不可及、想起又不能起。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早起的态度并不没有多大的差异,都十分认可早起,并以早起为荣,是最基本的共识。大学生中少有早起者最大的问题不在坚持、能否吃苦,而在缺少梦想、是否有同行者。志存高远、志同道合的人多了,为梦想、承诺而早睡,因而习惯早起,就如呼吸般自然。
大三前,我虽早起却坚持不住,有梦想却断断续续。大三刚开学,一位“怪”老师进入了我的视野:他每天四点半起床,或读书或回复邮件或运动,整日激情澎湃,却丝毫不见倦意,令我最感兴趣的是他还建了个早起群。为了“检验”它的真实性,我给老师发了封定时邮件,看他是否回复。令我惊奇的是早上起来后就看到了回复,邮件回复都的时间是五点钟。这让我很信服,对早起、积极生活的强烈渴望让我加入了老师组建的早起群,和一群早起者相互监督、共同早起。
清晨,我发现无论自己起的多早,都会有起更早的人。田径场上总有位姐姐在跳绳,甚至我离去了她还在;那位大叔每天都要跑上好多圈才肯罢休;有个胖男孩总是要比我多跑上几圈;偶然登上过“不高山”,那里早有悦耳的声音传来,不知是谁的努力……走在路上,从窗口传出的微弱的灯光,是这所大学正能量的坐标,昭示着睡眼惺忪的我们,永远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没有早起者的校园就像得了白血病,苍白而疲乏,孱弱而空虚。
早起的了不起就在能早起。早睡意味着早些熄灯,而有些人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早起的闹铃难免打扰他人美梦。矛盾越积越多,冲突爆发之时,早起便处于抉择之中。若早起者善于沟通、以身作则,在冲突中达成共识,早起自然不会受到阻碍,甚至还会引领室友共同早睡早起;相反,相互猜忌,双方就会停留在各自编制和想象的“事实”空间中越走越偏执,早起定会阻力重重。
早起者的生活一定很从容。早起者的从容不是整日无所事事,而是胸有成竹。他们总是提前那几步、几分钟。提前5分钟,就可不必拥着人群打饭,也不必匆匆地走进教室,甚至可以轻松地打上一杯开水,从容地进行课前准备;清晨万籁俱寂,与白天、夜晚的热闹喧嚣不同,多了分清幽与孤寂。若这难得的安静时间用来思考,从容自然就容易了许多;早上的时光还可以用来跑步、背单词、处理琐事,抑或是读书,“作人从早起始”,从容应该可以从这些始吧?
早起者会很健康。生命在于运动,早睡早起,口号十分响亮,可越简单的往往就越难。宿舍中流失的不仅有时间,还有青春。游戏可不可以放一放?看小说能否不熬夜?在保证睡眠前提下合理安排时间怎么样?如果能够克服这些实在而又让我们饱受煎熬的问题,健康自会而来。早起者会很自律,李嘉诚、康德、乔布斯等名人都会选择早起,选择运动,自律给人们带来的则是安心与健康。
当然,早起不是什么金钥匙,短时间不能推动习惯的齿轮;早起没有什么秘诀,只要保持充足的睡眠,设置好闹钟,于憧憬中就能醒来;早起也并非是为了获得什么,就像哈维尔说的这样,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是对的。
要知道,早起很难应付,应付别人很易,自我欺骗难,当坚持变为习惯时,早起便成了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疑,就像《巴黎圣母院》中所说的那样:重大的事情,必然有难以估量的后果。现在所做的事一定会对未来造成影响,早起是最好的年岁、最有价值的投资,希望每个早起的清晨都是灿烂的开始,祝愿我们的生活因早起而变得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