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能回到18 岁 高考完我会... ...
董小叭/文
一年一度的高考渐渐落幕,伴着六月慢慢热起来的天气,十八岁的队伍陷入人生一大迷茫的阶段---读什么大学? 学什么专业?
回想我18岁那年,我的高中为了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在高考期间实施封闭制,能住校的都搬到学校来住,考试前一天我们就在学校上自习,高考那几天更是吃在学校、考在学校也睡在学校。紧张的情绪在同学之间不停消解又重生,还记得那时候最让我害怕的不是考试遇到不会解的题,而是碰到做过无数遍的题,但我却忘了怎么解。
那几天其实情绪很紧绷,一方面三年的学习成果就要在这一次考试中得到反馈,它要求每个人都把失误降到最低、状态调整到最好,但谁会那么坦然呢? 学习好的想创造奇迹,学习稍差点的想发挥超常。另一方面高中生涯马上要告一段落,接下来的人生无数次在脑海里预演,总觉得那将会是一种在沼泽地里走了很久很久,终于走到岸边最后几步就可以解放自己深陷的双脚。
我努力的让自己的情绪平复再平复,但拿着模拟的试卷一道一道的看下去,却发现自己会做的题越来越少,好像自己的记忆向远处飘去,但沼泽困住了我的脚步。我觉得那时不够洒脱,是因为那个我没有办法想象今天的我过得还可以,现在仍然对未来期待又恐惧。
我记得考最后一科之前我从教室走出来,但迟迟迈不开走向考场的脚步,好像最后一科就会决定生死一般,我又回到了教室,班主任看出了我的恐慌,她坚定的给了我一个拥抱,告诉我,高考固然重要,但只不过是人生众多挑战中的一个。
考完试走出考场,回教室搬书,回宿舍收拾行李,我记不清楚这一系列的动作是谁陪我完成的,只是觉得那时的自己好像异常的平静,好像结束了一场很长很长的梦,分不清到底是现实还是梦境,我好像一直在沉思又不知道自己在思考些什么,怕自己一觉醒来发现还要上课备考,教学楼、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把我牢牢锁住无法呼吸。又好像我开始想念三点一线的生活,因为那记录了我短暂青春中足足三年的时光。
脑子里浆糊一般,亲人朋友举杯庆祝,我看他们笑我也跟着笑,他们祝贺我完成高中学业,我就回一句谢谢。好像水从低处倒流回瀑布的顶端,我这个刚实实在在经历了一切的人,反而变成了所有反应的旁观者。这种感觉很奇怪,像一个被长期饲养在马厩的马儿,突然被放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人们都觉得它会跑啊、跳啊、撒欢儿啊,可是它没有,它只是不知所措。
我以为我会很期待高考的分数,可真正到那一天,好像我觉得无所谓,我甚至没有熬夜去等,并不是真的不在意,而是迷茫,因为自己根本没有预期,不知道多高可以令自己高兴,多低可以导致悲伤。我不知道自己想读什么大学,想学什么专业,后来拿到的高考分数,不至于让我想要复读,也不至于高兴地跳脚,正常发挥吧,想象中的奇迹并没有发生在我身上。
我开始调动所有小时候的梦想,发现没有一个可以对报志愿提供参考,后来好像是身边的某个人提到小语种,葡萄牙、意大利,我突然眼前一亮,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喜欢,但是好像冥冥之中有一个声音告诉我,这个选择似乎是对的。
看了很多外国语大学,最后纠结在了两个程度一样,一个离家近,一个离家远,父母想让我读离家近的,我想读离家远的。后来父母觉得我可以有自己判断的能力了,就依了我的想法。
其实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个决定到底是对是错,我为此受尽了思乡之苦,当然也因此遇到了很好的出国机会。好像生命到此为止我没有做出什么大的决定,直到后来本科毕业,我决定申研,那时我只是觉得完成这件事很简单,就好像说出这个决定一样。直到后来被拒绝三四次之后,我的士气、勇气几乎被耗尽了,但战士的归宿便是战死沙场,做缩头乌龟有什么意思呢?不出一个月收到offer,我泣不成声,不是因为喜悦,而是为自己的坚定而感到值得。
人生中有很多挑战也有很多对反应的预期,但到最后,你会发现你的预期一个都不会实现,生活总会让你有新的感悟和体会。所以,如果我能回到18岁,高考之后我还是会这样选,人生百味,青春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