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辉,焦点初级第43期坚持原创分享第58天(2017.10.29)
今天下午,和两位老师相约进行了第六次约练。
今天我是观察员的角色,因为想以局外人的眼光把焦点流程看的清晰些,我事先就决定,今天要当观察员!并把观察员要做的任务记录下来:1.当事人带来的问题;2.当事人想要改变的目标;3.当事人晤谈前的改变;4.当事人的例外与资源;5.当事人的进步与下一步。
咨询师A 老师基本功很扎实,整个咨询过程不急不躁,给人很稳重,很踏实的感觉。而且,咨询师把握流程很全面,细节给予关注,比如保密原则,咨询性质,都向来访者做了一一交待。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用了很多启发性的问句,而且基本都是开放性问句,比如:您怎么看呢?您还采取了哪些方法?您对这样的陪伴有什么想法?如果要是做的话,你会做些什么呢?接下来想有哪些改变?还有呢?
咨询师老师带领来访者一步步探索,梳理,咨询过程轻松愉悦,来访者老师带来的问题也很有普遍性,在咨询师的带领下,也不断在做思考,加上咨询师老师的赋能,相信来访者会有信心,有力量去面对和解决问题的!
作为观察员,我的疑问不仅是针对今天的咨询,更是这几天我一直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在梳理来访者问题,确定目标这个阶段,是不是要帮助来访者找到那个正向的,所欲的目标?是不是要在来访者的叙述中,清晰地看到和把握困扰他们的究竟是什么?他们最迫切解决的是什么?如果是收费咨询,是不是更应该关注这一点呢?具体到演练方面,来访者一般会是先谈到孩子的问题,但听着听着,就听出来是家长要解决的问题是主要问题。
当确定目标之后,后面的例外,资源就会围绕这个来走,就像写文章,确立了主旨,就不会跑题了!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不知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