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是为了遇见。
遇见老师,遇见朋友,遇见自己。
暑假的南京之行,一直在眼前挥之不去,它给了我前行的力量。
最远的路,是最近的归途。我们每一次出发,都是一次寻找自我的旅程。
2018年秋季的论坛,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论坛活动。
它和暑期的研习营完全不一样,论坛是大咖云集,为期三天的论坛以儿童关照下母语课堂为核心,从部编版教材的使用,写作教学,古诗诵读教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等方面进行了论说,不管是专家的微讲座还是课堂。都带给人很大的冲击和思考。
我的整体学习感受:
1.信息量大,需要好好消化。
这样的论坛是第一次参与,安排的特别的满,这真的是学习的盛会,容不得有一丝一毫的跑神。龚鹏程教授,成尚荣老师,徐冬梅老师,朱自强教授,李庆明教授,王一梅作家等,他们的观点让我们思考,给我们启迪,到底我们的母语课堂应该怎么做?有些词是第一次听说,比如说李庆明教授的哲学课,听得有些绕,需要好好捋顺,但我听懂了口耳相传的重要性;朱自强教授的言语知识,让我明白,语言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成尚荣老师的教师归来,更多的是希望我们回归到母语来,回归到儿童出发来。还有很多,真的是需要我认真看,认真悟,需要不时翻翻,聆听大师的谆谆教诲。
2.读书,向上读书。
不管是专家的演讲也好,老师的微报告也好,无不透露着他们博学的知识,对于一些话题的论述,他们能轻松的说出书名,举出相关的例子,甚至是一串的书,一系列的书,我在佩服的同时,也在反思,我的读书怎么就深入不了呢?这次论坛,听到了很多没有听到的书名,没有看过的书,这也再次激发了我广泛阅读的欲望,不但要广泛阅读,还要试着寻找书的源头,找相关的、一系列的书,尝试把一个问题弄清楚,弄透彻。虽然做不发的像老付读书那样,不但会读还会拆,也要把书读起来,不求甚解,一知半解,不是还有星星群的伙伴吗?不是还有亲读会的导师吗?先读起来,才是正事。
3.课堂教学
这次论坛上的几节课,虽然都是特级教师上的课,但都很接地气,很直观的让我们感受到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母语教学。
整本书的阅读,我们要教方法;部编版教材的教学,我们要综合考虑儿童的特点和教材的编写特点,对儿童进行相关素养的培养和训练,进行教材的拓展和研发;传统文化中的古诗教学应该如何教,也许也是我永远都不会,但是像白皛老师那样的诵读,倒还是可以进行尝试的,给了我一些思考;习作课,方法的训练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引导儿童从自己的视角,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准备把倩老师的一些提问,尝试把每一个问题都写一下自己的想法,试着去找相关的资料,一步步的先提炼自己听课看课的能力。
4.汉字课程
徐冬梅老师所发布的母语课程体系越来越完善了,在众多的体系当中,目前正在跟团队进行日有所诵,图画书和整本书的教学。在班级正在摸索进行汉字字源的讲解,正好也看到亲近母语有这样的课程,真希望课程和相关的课例,以及用书早日面世,供我们学习和使用。
培训师需要具备的品质
沉砂老师在论坛上讲的点灯人大学样培养什么样的母语教师中,列出来了四条标准,觉得这四条标准特别适合。
1.有教育情怀。
2.有教育之道的体悟。
3.具备基本的学科和教学素养。
4.具备专业技能。
既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班级教学实践,既要会讲课,还要会听课听课。
这些品质中,从大的方面上来说,我还算是一个有教育理想的人,具备最基本的学科和教学素养,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如果说要一条一条进行分析的话,发现自己还有很远的差距。
有一定的学科知识,但不全面,很浅薄,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如果说要想上一堂高质量的课,还是有难度的。有理想没方法。理论知识少的可怜,到现在不会听课,不知道一节课要听什么,关注什么,更别说评课了。
今后的提升计划:
1.把阅读做常态,自我成长,加深自己的专业水平学习和理论学习,让学习上升一个高度。
2.坚守课堂主阵地。课堂是老师的战场,上好该上好的课,进行课堂教学的规划,引进诵读,图画书,整本书等,合理安排,统筹规划,使之成为系统。
3.试着进行记录,进行反思。要学会记录课堂,成功的失败的,给自己留下点思和改进的东西,养成记录的习惯,养成思考和反思的习惯。
4.多听课,学会听课,学会评课,学着进行教材的解读,而不是依靠教参,依靠资料。
5.尝试做自己喜欢的小课程研究。
6.多学习,多交流。在学习和交流中提升自己。
阅读推广计划
1.先影响自己身边的人,比如说办公室的,年级组的,学校的,延伸到中心校等区域内的。
2.影响班级的家长,让家长走入阅读,开始学习,进而影响自己的孩子。
3.把自己的班级课程做好,做扎实,留下一些资料,并进行定期的整理和梳理。从自己班级,辐射其他班级。
4.打造自己的课堂,要有拿得出手的课,绘本课,整本书课等,可供研讨,以课推进阅读教学的推广。
5.目前到一些学校做过阅读教学的小报告,以后会继续推进。进行大量阅读,以理论和班级的教学故事和课堂实践进行报告,接地气的同时还要传播母语教育。首先自己要广泛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