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上高一了,一放假就宅在家里,不要说学习,连小说也不愿看,整天就拿着部手机,从早到晚。
我告诉他,可以带他去旅游,让他选地方,但他不愿去。我告诉他,不愿跟我去,自己去也可以,我掏钱;他还是一动不动。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是增长见识的最好途径,我一生信服,自己也是这样过来的。但我就是没有办法,让我儿子跨出家门半步。
过年回老家,每次都要硬拉力拽才能让他放下手机,走出家门,看看百米外的山野与大海。而海滩上,人流如鲫,大多是外乡来客。
我觉得很失败,还有悲哀,一个完全不象自己的孩子,而且还是唯一的。
青春是人生的黄金时代。黄金时代如果只是宅在家里和手机一起度过,这样的青春有啥意思?
70年代人的青春大都是在苦读中度过的。苦读的目标是为了走向外面的世界,也许是因为贫穷,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外面世界的探寻。
骑自行车长途考察是民校的传统,老实说,这并不容易,因为对我们两年制的中专学生来说,只有一个暑假,也就是说一生只有唯一的一次机会。
我们班的同学,自觉地继承了这个好传统。
参加考察的人员有我的老乡和同桌,老实说,我也是一个喜欢闯荡的人,但这一次没有参加。现在想起来,还是因为自己性格上的懦弱和体能上的不自信,以致留下了终生遗憾。
那时的考察可不是现在所谓的骑行,有什么变速车、碳纤维等高档玩艺,还戴上头盔和配套服装,整得自己象个超人!那时骑行的都是平常的自行车,如果还能想到弄顶太阳帽和一副墨镜,就算是很了不起了
暑假后返校,当那几条黑炭头出现在同学们面前时,大家都惊呆了。
仲夏的山东半岛,阳光猛烈,热浪逼人,走在街上,连马路牙子都有着烤暴的危险,稍一动作就冒出淋漓的热汗,这些都是我们的亲身体体会。可以想象在烈日下长途奔驰的同学们需要何等的忍耐力!还有路途上的不测事件和生活上的偶遇困难,这不是亲临其境者所能描述的。
后来听说,在半个多月行程里,同学们的行程达一千多公里,走访了山东各地的民政部门,亲临基层了解民政工作,认识一些老师和朋友(估计酒喝了不少),还撰写了考察报告。意外的是,他们还看到了百年一遇的铁树开花。
我相信,这一定是他们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参加考察的同学,现在大多在商场打拼,午夜梦回,相信这次青春的闯荡会给他们带来洪荒之力,让他们的事业取得更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