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听完了红月播报的白巫师波符宇宙能量的解读,有几处对我的触动很大。
共时性,其实每时每刻都在,只是我们迟钝的感觉无法时时刻刻感受到它,偶尔感受到了还觉得很新奇——“呀,我们共时了!”一副很新鲜的表情。今天对我来说在很多地方都看到了“共时性”的痕迹,比如在南师《如何修正佛法》的书中读到了空性,在与同修对佛法的探讨中谈到了空性,在红月的微课中听到了空性,在上午完成的文章中写到了空性……等等。于是,我越来越相信,“共时性”不是偶尔发生或者被我们遇到的,只要我们的心足够敏锐,除了共时性之外还可以捕捉、觉察到更多很妙的东西,更多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世界和佛性的东西。
在白巫师波符的解读中,红月谈到,重要的不是选择本身,而是要接下来的选择达成什么目的那个决定,专注在这个决定上,其次才是做出的那个选择。这句话我十分认同。当选择做出的时候,基本上尘埃已经落定了一大半了。正如曹洞宗的洞山祖师所说:“欲得忘形泯踪迹,努力殷勤空里步。”就是说,你若想到达,只要向空的路上走就会到的。因而,那个决定就是“欲得”,而选择就是“欲得”后面的东西以及结果。
进一步讲,决定是当下做出的,不是在过去,也不是在未来。所以,重中之重是在于,要在有觉知的、清明的、临在的状态下做决定,在明镜一般的意识之下做决定,而不是像人偶一样做出一个无意识的决定,这两种性质是完全不同的,结果自然迥异。
另外,红月说她在这个波符的主要任务是“如何解除掉‘未来’这个虚幻的概念”。她指出,期待未来的生活给自己带来兴奋和激情,说明自己对当下是不满的,说明当下的状态没有热情和活力,所以现在该着手做的事情是“我怎样能让自己觉得活在当下的片刻是非常值得的?”,而不是把行动寄托在虚幻的、假设的“未来”这个时间概念里。
这个观点令我警醒。我这才意识到,第一,这样的情况自己经常有,即在指望着、期盼着幻相中过活而脱离了当下;第二,尽管我在读书时经常思考,但是这仍然是一种被动的思维状态,为什么我如此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动性呢?
我可以说这是在僵化的教育模式下形成的思维习惯,可这依然是借口。最终还是得归因于我的懒惰和傲慢。因为懒惰所以不主动思考;因为傲慢所以没有主动思考的意识。傲慢,是目前我最大的课题。最近我经常觉察到自己的傲慢,也许很快就会用一篇文章的方式来剖析、清理它们。
我该转化这个模式,由被动变主动,相信转化后呈现在眼前的世界随即亦有所不同。
最后,红月提出了“念头的作用力”这个概念,她认为凡念头都是虚构的、假设的、不是真实存在的,只要它没有被相信或怀疑,它就不会产生作用而变成行为。
我把念头被认同或怀疑的这个结果叫做“着床”。的确,没有着床的念头是没有作用力的。试问,没有影响力的念头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呢?都是虚无的。所以,尽量不去认同或跟随念头,尽量不要给念头着床的机会,念头生起时平静地看着它就好,无拒,无迎,保持无为的状态,它终会消失。而且,心境安宁的能量、定力越大,杂念消失的越快,数量也会越少,直到几乎没有。这也正是打坐时保持静心的关键所在。
白巫师波符的能量特征,是向内汲取养分、智慧和力量,以滋养外在的行为。其实,当内在足够丰盛、淡定时,“不做”比“做”更有力量,“无为”比“为”更有智慧,“不用力”比“用力”看见的更清晰。
在这个波符中尽量内观、静心、独处、与自己对话,尽量向内在寻求问题的答案,比如:为什么我的内在要呈现这幅画面给我呢?而不是去拣择外在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