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一个独立的人,或人类社会群体,在生活或社会生产活动过程中,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或阻碍。在寻求解决之道过程之中,试错既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又是在动机驱使下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这种行为是为了寻找解决者需要并且能被证明是正确而能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个寻求解决之道的思维过程就是思路。
心理学在研究人的大脑结构,意识和认知,以及思维方式的过程中,已证实了一个假设,即人的记忆与遣忘功能都具有选择性,也就是试图记住令本身感觉愉悦而有利的记忆表征,而试图忘记令本身痛苦而不利的记忆表征。大脑的这个特点也在告诉人们,思维本身也具有选择性和指向性。感知觉大脑对外在和内部刺激的而产生的,外界和内部的刺激,是产生感知觉的元素,也是思维的基本元素。
大脑的思维,通常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基础之上,包括外部认知和内部感知。然而,由于认知偏差的存在,因此而导致大脑往往会产生错觉,幻觉,甚至还会产生妄想等等。但是,无论大脑对感知的判断正确与否,大脑都不会停止去分辨和选择,并通过指令去指挥人的意识和躯体动作。人类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证明,人本身既是自然的产物,又是世界的改造者和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缔造者。
人类在探索自然,和认识自身奥秘的过程中,在主动与被动之中去寻求解决各种限制或威胁人类生存延续及发展的过程中,通不断的犯错,不断地总结调整,经过数十万年漫长的积累和沉淀,世界才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样子。
正确的解决之道,是建立在可感知,符合思维逻辑,能验证的过程。而被证明是错误的思维方式,则促成了规则的建立。六”W”一”H”法则,就是在对大脑思维逻辑进行系统总结整理后提出的思路。即:who, when, where, what, which, why,how也就是:何人,何时,何地,什么事情,有哪个,为什么,把这六个问题要素连贯起来提问,即是何人何时在何地发生了什么事?还有别人吗?为什么发生呢?然后是怎么办?最后一个H就是通过对一系列问题弄清真相后,去思考怎么办?即如何去解决问题,达成预定的目的。
寻求解决之道,是人类得以生存延续并不断发展进化的动机,也是自然选择法则迫使人类不断突破认知局限,获取更大自由空间的结果。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彰显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从人类历史可考证的旧石器、新时器时代,通过与自然环境的探索,包括对风雷雨电等自然现象的敬畏,再到了解,直到发现并认设其规律……直到今天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都是持续不断地试验,检测,总结,再试验的结果。任何一项发明,创新,都不是一蹴而就,也绝不是一阵不变的。
大脑的工作,需要身体机能的配合。而人类社会文明和科技的进步,更是集体智慧创造而成的。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引项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在其著作《劝学》篇中阐述了精妙的哲理。这也是古人对人的思维与智慧的总结,也是一种方法论与思路开门见山,提纲契领的论述。善于借助条件是事半功倍,实现能力突破与跨越的理由,那么如何去借助条件,甚至是创造条件,就是一种方法和途径了。纵观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不断推陈出新,借助与创造工具,使人类自身不断获得解放并提高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也包括认识人类本身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和过程的历史。
人类生存发展及组成社会构架的各个方面,都是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创新的结果,置身于现代文明之中,小到日用的牙刷牙膏,洗脸盆毛巾,大到房子,车子,天上的飞机,宇宙飞船,海上的航空母舰等等有形实体,更別说那些人眼不能直接看见或感知的电波,网络……可谓是眼之所及,触之可感范围内的东西,甚至田田园里生长的农作物,都有人为创造,改变或干预的印记。人类的创造性劳动所带来的改变,可谓函盖了社会生活,生产,医疗,教育,军事,以及科技等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
面对问题,寻求解决之道,需要遵循并借助正确的思维逻辑,既需要对客观事物的正确感知。同时,也不能受限于路径依赖及思维定势的影响。强烈的动机,通过目标导向,而采取积极正确的恩维方式,整体思索逐个击破,达到化解问题才是正确有效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