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的这本书《赋能》,是海豹突击队的将军——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著作的。赋能两个字很好的概括了本书的中心思想,书中真正介绍的点其实并不多,更多的是用实例来分析和对比。
这本书讲到了几个很重要的点,这几个点是这本书的基石,只有明白了这些点才能真的明白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几个基本点。
我们很多时候都不难发现,不管是一个组织,一个班级,一个公司,甚至是一个国家,都可能存在一个这样的现象——有些事情,领导不吩咐,就没人去做。比如某地因为没有基站,所以没有信号。可公司领导不发话,没人会说去那里建造一个基站。
这个案例揭示可了一种病症——“深井病”,这个深井病可不是咱们在网上骂人的那个深井冰(神经病),而是真的有一种病叫深井病。什么是深井?
就是组织在变大了以后,你会发现组织里边不同的人都生活在一个又一个深深的井里边,这深深的井里边的人互相之间都不联络,或者互相之间都不认识,联络都非常少,见了面也是吵架,互相争资源,互相争表现,他们的眼光都只盯着井上面的那个人,就是只有领导能够指挥底下的这些井。
这个特别像咱们以前的中央集权统治,皇帝下面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然后他们下面又有一些其它一层一层的官吏。他们互相之间没有合作和沟通,只听自己上面的领导的指挥。
我们现在很多公司的组织结构依然还是如此,最上面的是董事长,然后总经理,各部门经理,各部门主管,组长,组员……各个部门听自己经理的,也不管别的部门怎么样,这样就出现了很多公司内部不合,各种争抢的现象,这都是所谓的“深井病”。很明显,这种病最大的毛病就是一切都需要领导发号施令,所以缺乏灵活性。
而这个“深井病”是在还原论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什么叫还原论?还原论的鼻祖是牛顿,牛顿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的发条宇宙,发条宇宙就是我完全可以通过万有引力的方法给它全算出来,都算准了,每一个星星在哪,距离是多少,力度是多少。所以当时牛顿用万有引力算出所有星星的位置和结构的时候,大家觉得太牛了,这就是楷模,所以所有人在学牛顿的方法。
还原论的基本假设是认为,如果我能够把一件东西拆开,每一个部件我都能够算得很清楚的话,那么组合在一起,我就能够知道这个东西的结果是什么,换句话讲就是,我只要足够地控制输入端的信息,我就能够确定输出的结果一定是什么,这个叫作还原论。
和牛顿领导的还原论不同的是达尔文提出的生物态,达尔文认为这个世界最重要的组织体系是大自然,大自然这个生物体系就没有那么机械化、还原论地去控制,不是由一个钟表匠组装在一起的,而是自然地生长出来的,通过优胜劣汰,加上遗传变异,就逐渐地出现了这么纷繁复杂的一个世界。
生物态是现在很多国家、企业、组织都在强调的,因为我们需要认清一个现实——不要轻视每一个变量,它会让结果截然不同。我们更多的是要重视那些变量,努力让结果以更好的形式出现。
那要如何从一个深井病的状态转化到生物态的思维方式呢?两个点:一是打造团队的互信和共享目标;二是突破深井。
团队之间要做到互相信任,才能迎来更好的发展。否则每天你猜我,我猜你,哪里还有什么信任可言?那也就更没办法合作了,信任是合作的基础。
而共享目标也是一样,只有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才能做到把劲儿往一处使,朝着一个方向走。如若不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目标,那也不可能有更好的合作。
至于突破深井就是要调整组织结构,从所谓的中央集权改成一个由小团队组成的大团队。这里要做到的第一点就是信息共享。
很多公司和组织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认为这个是不能对管理层以下的员工知道的,或者这个是不能被其它部门知道的。各自都有着自己的秘密,甚至各个小组和小组之间都有着秘密。
比如,客户一组刚拿下一个大客户,是因为某位客户介的,这个帮忙介绍的客户一定不能被一组以外的部门知道,否则可能就会被别人抢走。但其实可能刚好人事部门和他们也有来往,还有更多资源可挖,却因为不做信息共享最后就错过了。
第二是嵌入计划,就是把这个部门的核心成员与另一个部门的核心人员进行借调,和学校之间的交换生也是一个意思。这样就能很好的在部门之间起到纽带的作用,能更好的互相沟通和交流,从而使得部门之间的工作更加顺畅。同时还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猜忌和误会。
第三点就是要学会赋能,也就是所谓的授权。很多人之所以不能赋能,就是因为他抵制不了控制的诱惑,所以他想要紧握权力。做个英雄式的领导者,可是这给组织带来的伤害是很大的。所以,赋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共享意识。学会简政放权,让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
赋能,就是共享,权力共享,信息共享,才能应该成就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