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是伴着火遍亚洲的琼瑶剧《还珠格格》长大的,记得当时首播的时候我们也就六七岁,带着对青春连萌芽都算不上的懵懂,通过琼瑶式的关于爱情,关于阶级斗争的启蒙,种下了我们对于感情应有的种子,给了我们模糊的是非黑白对错的价值观的引导。
20年后,当这部电视剧重新上线的时候,社会赋予那些年只有六七岁的孩子什么?他们真正的成了社会人,成了第一批失眠的人,第一批脱发的人,第一批结婚的人,第一批离婚的人,而这一批人究竟是怎样的一批人?只有这一批人一无所知。而重新审视这部电视剧,除了觉得20年也就弹指一挥,更多的是,那些年,我们坚定不移的是非对错原来是那么可靠,那些年我们向往长大后应当具有的本事,能力,对抗权威的勇气太幼稚,那些年,我们渴望长大后水到渠成的轰轰烈烈的爱情,却输给了平淡的生活,我们活生生的被打磨成了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样子!
一、当这些快要接近中年油腻的青年再次审视这部剧的时候,我们却应该从琼瑶剧的三观不正说起!
如果带着怀念青春的借口去再看看琼瑶剧,我相信不仅仅我一个人觉得,琼瑶剧里那些十恶不赦的人十有八九都让人心疼的不行。而那些郎才女貌,满嘴仁义道德的喷,最终都变成了三观不正的绿茶,双标。
我看过的琼瑶剧不多,只系统的看过《还珠格格》和《梅花烙》。所以我想仔细说说,快要中年油腻的我,对这两部剧的理解。
(一)还珠格格——如果照着琼瑶的小说,可能从乾隆帝开始,大清就完了!
《还珠格格》第一部,讲的是民间的格格紫薇认父,阴差阳错,市井女流氓小燕子误认格格,最后千辛万苦纠正谬误,并喜结良缘的故事。
现在看,从一开始,紫薇就不见得能认的了父,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皇后口中“皇家血脉”不容玷污!所以皇后才是真的母仪天下的典范。
姑且按照剧情走,市井流氓小燕子的宫廷生活,我觉得简直可以用荒谬来形容,我时常在想,像小燕子这样无视宫规的人,估计在《甄嬛传》比夏常在死的早,比一丈红死的惨!你漱芳斋不守规矩,夜夜笙歌,你想出宫就出宫,你想和阿哥侍卫在一块就在一块,你想对皇后不敬就可以大打出手?就这样的性格,完全不能在宫里生存。我记得当时紫薇被皇后囚禁的时候,小燕子可是把皇后掀翻在地呀!这要是正史,早就拉出去就砍了!也就没有然后了。
推己及人,看看我们的工作环境,社会环境,我们就算不是领导者,也不允许这种不知尊卑,不懂礼数,不守规矩的人出现在社会,工作单位。
而《还珠格格》第二部,更让我觉得匪夷所思,讲的是小燕子和紫薇团队听了一个“你是风儿我是沙”的破故事,被洗脑,然后帮助香妃出逃,给乾隆带绿帽子的故事,关键最后乾隆还原谅了他们。
如果我是乾隆,发生了这种事,知道和参与这件事的一个都别想活着出北京城,而小燕子他们的行为从政治角度可以酿成大祸,试想想,用作政治联姻的香妃和别人跑了,乾隆能不发兵去打香妃的老家?为了捂住这件事,知道的人能不被灭口?滑天下之大稽,所以某种层度上琼瑶阿姨的爱情观比亩产万斤还厉害。
而换句话说,正史当中,如果乾隆的前朝后宫都成了这样,估计乾隆以后大清就完了。
(二)《梅花烙》——那个最让人心疼的,是蓝馨公主。
说实话,说到《梅花烙》我想先说说抄袭,不得不说琼瑶的《梅花烙》从结构上确实不容易被抄袭。
故事我们很熟悉,主要讲的是硕王府得福晋因为生不出男孩担心地位不保,将自己刚生的女儿和外面换来的“儿子”偷龙转凤,为了方便相认,在女儿身上用梅花簪子的烙印为记号。
时光飞逝,福晋的儿子皓祯爱上了被换掉的女儿吟霜,而恰好皇帝纸婚给皓祯蓝馨公主,于是正室被冷落小三上位的故事就展开了!期间还穿插着白狐报恩的线索和整个小说呼应。
说实话,我觉得,通过“梅花烙”和“白狐报恩”的双重线索,想抄袭非常难,换句话说,好的小说是不容易被抄袭的,因为结构越复杂,抄袭难度越大,最后如果照搬就是要购买版权,而于正偏偏又爱钱又不要脸的抄袭了,弄个破《宫锁连城》实在是编剧界的耻辱。
而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说别人“抄袭”我觉得别老动不动把抄袭挂在嘴边,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谁抄谁的?就跟韩剧三大法宝“癌症车祸死不了”似的,你说谁抄谁的,真正厉害的人不怕抄袭,没人听说谁抄袭过金庸的武侠小说,只听说过翻拍因为结构逻辑之严谨,让想抄袭的人拿出一块就不成气候了。
言归正传,说《梅花烙》,其实站在蓝馨公主的角度,自己的身份代表着皇权,委身下嫁,丈夫却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和白吟霜眉来眼去,如果换成我,恐怕白吟霜早就没命了!关键最后的“偷龙转凤”败露,皓祯欺君不算,平头老百姓一个,蓝馨公主招谁惹谁了?忍了,她救下皓祯,为他把尊严降到最低,为他掏心掏肝,而人家皓祯抱着白吟霜的尸首再也不回来了!清代皇家公主守活寡的苦也不过如此吧!
所以,蓝馨公主的苦恼告诉我们一个正确的婚姻观有多么重要,遇到一个渣男,爱到那么卑贱是有多可悲!所以当蓝馨公主歇斯底里的喊皓祯的时候,这个渣男注定一辈子欠公主的而且还不愿意还。
二、琼瑶剧在线了,为什么我们当年的观念不在线了?
其实,我觉得,归根结底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时代变了。
上个世纪90年代,是物质和精神从压抑到奔放的年代,就像很多人理解的摇滚乐,对社会,对世界的各种吐槽,渴望把内心的压抑通过各种途径得以释放。所以权威,责任,礼教,就显得像私塾先生的四书五经。而琼瑶的小说恰好在这个时间段火爆,主要原因在于,她重视的是人的感受,理性与否根本不重要。
所以,浪漫唯美的爱情可以凌驾在婚姻之上,玩世不恭可以挑战政治个皇权。同样,观众渴望通过小说里面的角色,让自己的内心从压抑走向释放。
而匆匆20载,我们接触的媒体,网络,无时无刻的在挑战着我们的视觉,听觉感觉,无时无刻重塑我们的三观。也无时无刻挑战着每个人的审美疲劳。因此,人们才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我们此刻需要有一个相对来说正确的道德观去学术我们奔放到空虚的灵魂,我们也需要有一个社会生存的法则去规范那些不守规则的人。
第二、我们变了。
有时候我也在想,我们变了,哪变了?变成什么样了?怎么形容呢?其实,我觉得,把我们每一个人安排到每个人的位置后,我们就变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觉得自己对于社会来说是那么渺小,甚至微不足道。
我们知道了生存的法则是首先不以自己为中心,放下那些年的放荡不羁,挑战权威的勇气和改变世界的决心,因为不是我们倾尽全力就可以做到的,不由我们控制的因素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而我们内心渴望的是什么?我们希望创造一个良性的规则机智,可以看到我们可以控制的因素逐渐增大,慢慢的我们可控的百分比可以让我们成功,这就是规则,因此,我们希望有像皇后娘娘一样拼命维护社会规则的人,我们也希望生活当中我们能够建立起一个由婚姻搭起来房子,一个有温度的家,不要像蓝馨公主那样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