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看到今天的题目, 我是有点懵的。作为一个心理学爱好者,我读过一些心理学相关的书,我关注了许多心理相关的公众号,有时上面也会有相关精神控制和家庭暴力的文章。但我从来没想过我自己要写一篇这个主题的文章。所以我的思路有点纷乱。
我先想了想自己的家庭,自认为还算正常,应该不涉及到此话题。其实控制总会有的,比如不让孩子过多地看电子产品, 比如为了让老公帮忙猛夸一通老公。我自己在精神控制方面特别注意,怀孕的时候就特别担心自己成为一个“这不让干、那不让干”的妈妈,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我特别注意管好自己,不要让自己的恐惧束缚孩子。自从有了孩子我就走上了自我成长的道路,对自己的觉察就日益增加。对原生家庭带给我的种种影响, 我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慢慢地理清了。
原来每每父母吵架,都会找我去当评委,而我就陪他们一遍一遍地演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情节一致的苦情戏,妈妈永远在扮演受害者角色,爸爸永远是各种“暴力”角色。后来自我成长后,我明白我应该和他们划一条界限, 我不适合当他们的评委, 而且我也不愿意在当他们的评委了。后来父母依然吵架,但妈妈知道找我告爸爸的状没有用了,她原来利用我来指责爸爸的方法不好用了。 因为我会对她说:“他是我爸爸, 我也没法管他;你最好能管好自己,这样你就不会吃亏了。” 其实他们的感情早就在无尽的争吵中消耗殆尽,彼此的怨恨无法化解,争吵一直存在,但自从我打破了原有的模式后, 我自己从多年的精神控制中解脱出来。这个精神控制不是父母能意识到的,尤其是母亲。我年轻的时候一直以为我要对他们的幸福负责,后来我明白这不是我能承担起的责任,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我小时候爸爸妈妈吵架的时候,极其偶尔也会升级到肢体冲突,爸爸会动手打几下妈妈, 而妈妈也不会示弱也会回手,但力气上总是回占下风。那个时候我就下定决心绝不会和一个打我的人结婚,结了婚也要离婚,这是我婚姻的底线。同情弱者是人类天然的感情, 那个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他们到底谁对谁错,只是同情妈妈。这就是为什么在后来我成年后的若干年里, 我一直帮她评理, 一直想对他们的幸福负责。说实话,他们之间的暴力冲突并没有各种报道中的家暴那么恐怖,但带给我心理负面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我自己花了许许多多的力气去不断地调整自己,才让自己达到自己今天的状态。而我知道时至今日,我内心依然有一些不可碰触的点,那都是童年留下的伤疤。
硬币总是有正反两个面,原生家庭的种种经历带给我好的一面就是我想给自己孩子一个与我不一样的童年。孩子小的时候, 如果我和老公在她面前发生了争吵,我们都会在她的面前和好。孩子大一些了的时候, 我会和她解释我的内在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生气了, 爸爸为什么有情绪了,什么情形他会更容易生气。我记得去年有一起北大女孩因为精神控制而自杀的事,我当时看了十分震惊。就问女儿如果有一天她谈恋爱了会不会对方要求她怎样她便怎样,她说:“不会, 我有我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都听他的。” 她自小上的是爱与自由的幼儿园,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什么是威胁,什么是控制了。所以对她的回答我感到很欣慰。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存在的价值。每个人都应该是一个精神自由的人,值得被温柔的对待。愿每个人都能够活成自己,远离精神控制和家庭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