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书强迫症
文 悦竹
这种症状的临床表现为:患者明知该病症具有伤金费银、劳神焦思等负面效应,仍难以控制住外奔的脚、乱翻的手、四处打望的眼。其症状发作之时,或为暗爽,或为窃喜,或为惊呼,或为哀嚎,或琅琅成诵,或耽耽入迷。只有劳烦孔方兄出马,收入囊中而后快,占为己有而后已,然后优哉游哉,怡然自得,此病症稍稍缓解。若愿望未遂,则势必念念不忘,茶饭不思,坐立不安,旁人常误认为相思病。其发病对象无分男女老少,但集中在热爱知识、热爱阅读的人群中。书店、地摊、报刊亭都属于症状高发区域。
患上这种症状,通常终生难以治愈。但患者往往不以为意,还能自得其乐。想象力爆棚的患者,大约还会豪迈地吟出古语——“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并作出顾盼自雄状。患者通常有他们自己的世界、情趣,和生活方式,只有同病相怜的人才会知道个中三昧。
患者往往是在症状发作时享受那种令人晕眩的幸福感。看到一本梦寐以求的,或者不期然发现的好书,表面端着斯文的模样,心里却早已手舞足蹈了一番,并把这归结于好运气,仿佛是冥冥中的定数一样。纵然把盘缠先豁出去,也要把它收归囊中,左手拧一捆,右手提一袋。如果碰到书店打折促销,患者们通常会有一种做劫匪的快乐。
当然,并非事事如此美妙。往往购书之后,患者会有暴跳如雷等临床表现。比如,买到的书,一是该书水准太差,恨不得找作者索回书款;二是该书谬论迭出,恨不得登门去找作者辩论;三是该书竟然买重了,当然只有暗地跺脚叹气,不该将买回的书打入深宫多年都不看一眼。
有时症状发作,也会犹疑、忐忑、不自信,软弱得不像一名正宗的患者。主要是囊中羞涩,刚解决温饱问题,还在致富奔小康的半道上,精神需求必定受到限制。再说,患者们通常购书量大,日积月累,花费也可观,不比那些偶尔为之的人。所以碰到喜爱的书籍,往往反复摩挲,仔细掂量,欲罢不能。若不买,可能蹲在书店慢慢读完;若买,如果家中有异见人士,则免不了还得冒着遭受一顿呵斥的危险。
身边也会有人睁大不解的,甚至略微带些嘲讽的眼,问到,每本都看完了吗,又买书了?对此,作为一名资深患者,我的回答是,正如你并非是把钱花光再去挣钱,我当然不必等到每本书看完了再去买书。挣更多钱的逻辑是营造富裕的物质环境,买更多书的逻辑是营造富裕的精神世界。这在各自的逻辑体系里都是成立的。
患上此种症状,也具备众多隐性的好处,有助于减少其他恶疾。烟酒、社交、娱乐,以及其他不良嗜好,会大面积减少,可以免去有违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诸多陋习。没事一个人关起房门阅读,不吵闹,不乱动,连呼出的二氧化碳都会比平时少一些;不消耗资源,最多晚上耗几度电,已经是极为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了。算起来,这为建设和谐社会做了不少贡献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