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纸被折叠后,会留下一道印痕,一个铁钉被磁铁吸引后,会带有微弱的磁性,一粒石子掉进一潭静水,会在水面泛起阵阵涟漪。所有自然界中的物体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时,似乎都会留下痕迹。记忆就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这块特殊物质上留下的痕迹,只不过它在形式和内容上要复杂的多。
记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心理学家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我认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大家关注最多的地方,包括我自己,这两种记忆是在人们生活中占记忆比重相对较大的。大家可能都知道这样一种现象,当你数两叠钞票,在数到第二叠的一半时,有人插进来和你说话,干扰了你的数数,这时你可能还记得第一叠钞票有多少张,但忘记了第二叠数到了哪里,你不得不重新开始数。为什么我们对前后两个数的记忆会有这样大的差异?现代心理学认为,这是因为你把第一叠钞票数放进了长时记忆,而把第二叠钞票数只放在短时记忆中。
那我们如何来提高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记忆时间呢?
首先对短时记忆来说,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一分钟,而影响短时记忆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我认为有一个因素是可控的。
那就是觉醒状态,觉醒状态及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它直接影响到记忆编码的效果。
早在1885年,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被试者在上午11~12点之间的学习效率最高,下午6~8点之间效率最低。这可能与不同时间的不同觉醒状态有关。
有一项研究对一天中记忆广度的变化进行了考查,研究者把一天分为上午8点,上午10点30分,下午1点,下午3点30分,晚上9点5个时间,对30名被试者进行了数字广度测试,结果表明,记忆广度的高峰在上午10点30分左右,而整个下午都在下降,晚上效率最低。
所以当你要再记忆什么东西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在上午的10点到12点之间来进行。
对于短时间来说,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储存的有效方法,它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发生遗忘。而最好复述是精细复述。
举一个案例,蔡斯等人曾报道了一个叫B.F.的个案,他可以回忆80个数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B.F.原来是一名长跑运动员,因此他将那些随机数字组成为各种长跑距离所需要的时间。例如,他把“3,4,9,2,5,6,1,4,9,3,5”记作“3分49秒2――跑了1英里,56分14秒――跑了10英里,9分35秒――慢跑了2英里”,这样他通过和长时记忆建立联系的方法,将无意义随机数字转化成了有意义的,便于记忆的组块。
所以用联想来建立联系是记忆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
我们现在谈谈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的时间长,且容量没有限制。
长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条件与方法
1.组织有效的复习
复习在存储中有很大的作用,前面我们讲过,刺激物的重复出现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没有复述的信息是不可能进入长时记忆的。
复习也是有方法的,第一复习要及时,第二要正确分配复习时间,一般认为开始复习时间间隔要短,以后可以长一些。第三阅读与重现交替出现。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可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第四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复习时要注意材料的序列位置效应。对材料中间部分要加强复习。
2.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为了更好的存储记忆的内容,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外部记忆的手段,如记笔记,记卡片和编提纲。
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人脑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记忆的好坏,严重营养不良,特别是缺乏蛋白质将使记忆力下降,另外吸毒,酒精中毒及脑外伤等都会给记忆带来不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