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刻意练习的种种条件限制:有明确评价标准的行业、清晰明确的练习目标、专业教练的示范和反馈等,让很多人觉得只有严格遵循这些条件才能达到刻意练习的效果,普通人是无法做到的。其实,大多数人从事的行业并不是严格意义上刻意练习适用的行业,但是刻意练习的原理依然对我们有指导意义,普通人只要合理的利用大脑的自我调节,就可以在工作中实现刻意练习,达到专家水平。
在工作以前:
自我调节从制定目标开始,这里不是指那些巨大的影响人生的目标,而是确定你今天将会做什么事情的目标。在相关研究中,表现最差的人根本没有制定目标,他们在工作中只是得过且过。表现中等的人只制定一个大概的目标,专注于取得某个好结果,例如赢得合同、取得利润、完成新的项目等。表现最好的人制订的计划不只是专注于结果,还专注于取得结果的过程。例如,不只是赢得合同,还特别留意去发现顾客未说出来的需求。
From 《天才源自刻意练习》 P182
相信大多数职场人在工作以前已经可以做到原文中“中等人”的水平,会制定一个目标,但是这个目标只能基于结果来考核,对中间的过程是没有监控的,这对于提高技能是没有好处的。这好比最终只知道项目谈判成功,却不知道成功的原因,那么下次是否成功就不可把控,于是这个技能就不能称为自己已经掌握,此次练习即不能称为刻意练习。
再比如这个开心消消乐的例子,中等人的目标是通过第1107关,而表现最好的人的计划是消除243个冰块。
在工作中:
表现最杰出的人士在工作中运用的最重要的自我调节技能是自我观察。例如,普通的长跑运动员总是去想跑步之外的事情,因为跑步很痛苦,他们希望不去想这件件事情长跑好手则相反,他们高度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他们数着自己的呼吸,数着自己的步伐,同时还要做一些其他必要的事情来保持自身的协调统一。
Form 《天才源自刻意练习》P183
这和最近一个比较火的定义“心理表征”,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为什么在刻意练习的时候需要一个专业教练,最好是一对一的教练给到反馈,就是通常我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像杰出人士那样实现对过程的观察,更别说改进了。相当于我们把杰出人士的两个角色中的“观察自己操作行为”的这个角色授权给了教练。在工作中,在最一开始我们可能做不到同步,但是可以让自己做完某些步骤的时候先停下来思考这个步骤的操作过程,作为练习的方法。
在工作后:
如果缺乏对结果的反馈,练习活动就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如果我们事后不做相应评估,我们在工作中的练习也不会有任何作用。必须自我评估,因为我们是在自己的脑海中练习的,只有我们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才能判断结果如何。
From 《天才源自刻意练习》P184
工作后的反馈评估是工作中刻意练习的最后一步,杰出人士会制定自己每次的评估标准,会根据每次工作前的具体目标进行制定,同时刻意的去寻找比较的对象,看达到了行业的什么标准;接着评估后要寻找原因,杰出者是愿意为错误负责并相信自己有改进能力的。唯有如此,才会获得不断进步的机会。
如此,在工作前,制定详细的过程目标,在工作中,对自己进行抽离的审视把控,在工作后,进行有严格评估标准的反馈和改进方法的思考,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工作循环,实现在日常工作中的刻意练习,快速成长为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