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就要到了。考生和家长们都期盼着“金榜题名”。
对成语“金榜题名”,我们都知道是指考上了,被录取了。
“金榜题名”的出处——
“金榜题名”出自五代·王定保著《唐摭言· 卷三》(王定保撰,阳羡生校点)一书中“今年及第明年登科”:“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尚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金榜题名”的含义——
金榜题名,其本义是指科举时代考生考中进士,荣登殿试录取榜单之上,后泛指考试被录取。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著《中国历史极简本》一书,“隋唐气象”中有关于科举制的叙述。现摘录如下:
科举制是自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系分科取士而得名。它具有“允许自由报考、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大显著特点。
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高官要职的垄断,顺应了庶族地主谋求政治地位的要求,使原本处于中下层的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科举制的形式和内容在宋代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清时期,科举制发展至巅峰,但弊病也日益凸显。最后一次进士考试举办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至此,科举制已沿用了1300多年,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人才选拔制度。
《国学常识丛书》之《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一书中,解答了什么是“桂榜”、“杏榜”和“黄榜”?现摘录如下:
古代的科举考试先后有三榜:“桂榜”、“杏榜”和“黄榜”。
桂榜是乡试录取举人的公告榜,因放榜时正值桂花盛开而得名;杏榜是会试录取贡士的公告榜,因放榜时正值杏花盛开而得名;黄榜则是殿试之后朝廷发布的录取进士的公告榜,因该榜以黄纸书写而得名。黄榜也叫金榜,所以古人把考上进士叫金榜题名。
季成红、唐彩云编著《给小学生讲国学常识》中,也有相关的讲述。现摘录如下:
科举考试是明清时期文人最重要的考试,考中了科举,就可以进入朝廷做官。古代的科举考试并不是一次考完的,而要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其中的殿试是科举考试中最高级的考试,考场设在朝廷的大殿上,由皇帝亲自主持。殿试之后,朝廷就会发榜诏告天下。这种榜单主要用黄纸填写,表里共有两层,犹如黄灿灿发光的金子,所以称为“金榜”。金榜上清晰地写着科举考试中成绩优秀者的名字,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三甲若干人。如果名字在金榜之上,就算得上是金榜题名了。金榜题名的考生就代表着已经被朝廷录取,可以入朝为官了。
“金榜题名”的使用——
明·洪楩著《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旬月之间,金榜题名,已登三甲进士。”清·文康著《儿女英雄传》:“天从人愿,实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真乃可喜可贺之至。”还有其它许多书中,使用了“金榜题名”这一成语,意思基本一致。
“金榜题名”相关的古诗——
《寄旧同年》
唐·何扶
金榜题名墨尚新,今年依旧去年春。
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神童诗·四喜》
宋· 汪洙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现在,你知道“金榜题名”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