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只读教科书,眼界所限,对王阳明先生一无所知。在樊登读书中了解到日本著名的企业家稻盛和夫非常崇拜王阳明,隐隐约约感到这个人比较厉害,就买了《王阳明传》,但一直没有看。
从去年暑假开始,我一直跟着樊登老师学巜论语》。记得第一期学习时,我抄写原文,抄精华解读,查资料,然后写读书心得,虽然很累,但觉得很充实。但在上一期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到了学习瓶颈期,突然觉得学着没用。知道巜论语》中讲的为政之道很对,但跟社会上的某些现实一对照,感觉孔夫子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这样一想,学习动力就没有了。
我与班主任沟通我的想法,班主任我发来了连环问:你学习巜论语》的发心是什么?学习之后有没有变化?觉得自己有收获吗?我回答:充实自己,融洽与家人的关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学习之后有变化,内心更加充实,平和,有力量;学会体谅爱人,学会表达感恩,学会看见孩子,能够及时知错、认错,不再固执己见。
这样问答之后,我更加明白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而是为了完善自己。
巜论语》学友为了消除我学习中的困惑,送我一份礼物:阳明心学。
5月15日,我正式开始了学习阳明心学致良知之路。当我看到第一篇文章巜教条示龙场诸生》时,我有点儿犯难了:文章这么长,还要听导读、写感悟,一天要花费多长时间呀!又想到既然是诚意班,就要讲诚信,就得老老实实地学。硬着头皮读原文,听导读,看不懂的地方去百度找译文。读了几遍之后,文章读顺了,也读出味道来了,好像有一股力量在身体里慢慢升腾。边读边思考,越发觉得阳明先生说得非常有道理,特别是他的“立志说”,我结合谷爱凌年少成功的例子,领悟到志向是激发一个人内驱力的发动机。又联想到志向与兴趣特长的一致性,深刻感受到发现、培养孩子优势潜能的重要性。这点认识坚定了我以后培养孩子的基本原则。
为了更好地学习阳明心学,我听樊登读书中有关解读王阳明的书籍,后来抽出两天时间读完了书架上的巜王阳明传》。进一步了解了“知行合一”的内涵:做到才是真正的知道。这启示我要增强自己的行动力,常立志,无常志,是我一事无成的根本原因。阳明心学在锻造人的坚强意志,增强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一个人获得成长的动力源泉。
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传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但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同时,我边学边思考:
阳明心学能否真正解决现代人自我成长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
在这个靠满足物质需要越来越难以获得幸福感的时代,我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印证阳明心学?
在这个孩子们一听道理就头疼的时代,我怎样把阳明心学传达给学生呢?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不断地提出疑问,在读书学习中寻找答案,解决现实问题,是我现在学习的目的,更是我求知的乐趣。我很享受这样的学习,它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证明向别人证明自己,是很纯粹的求得真知的过程。
任何学说和道理,质疑和赞扬总同时存在。理欲辩欲明。包容性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魅力所在。
不管怎样,此刻,阳明心学让我产生无穷能量,拥有积极面对生活的勇气。我相信自己的感觉,并愿意继续保持这种感觉,在致良知的光明大道上继续走下去。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有懈怠的时刻,这时,我便在屋内大声朗读《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阳明心学又源源不断地赐予我能量,我内心平和、坚定,全身充满力量。同时,致良知网络平台志愿者的大爱付出和各位学友的一路陪伴,激励我初心如磐,奋楫笃行。感恩大家,感谢有您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