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何,字汉公,蔡州汝阳人,是宋朝第一个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的状元。
他北宋官员。官至知制诰、判太常礼院。荆门知军孙镛长子,与其弟孙仅、孙侑合称“荆门三凤”。著有《两晋名臣赞》《春秋意》等。
01、自幼聪慧,高中状元
961年,孙何生于蔡州汝阳,他的父亲呢是荆门的知军孙镛。他自幼聪慧,十岁识音韵,十五岁撰写文章能引经据典。
他尤以文学、经史驰名,与当时著名学者丁谓齐名,历史上合称"孙丁"。
992年,孙何、丁谓同时参加科举考试,孙何中头名状元,而丁谓榜列第四。丁谓颇有点不服气。
宋太宗幽默地说:"甲乙丙丁嘛,既然姓丁,中第四名也不冤枉,有什么好怨的!"
02、提出真知灼见,受欣赏
当时的皇帝宋真宗,对孙何的才能十分赞赏。孙何也的确提出了很多内政、外交、军事方面的建议。
孙何很有真知灼见,他的一些治国安邦建议很受皇帝赏识。
998年,孙何向宋真宗献“任人唯贤”的《五议》,即皇帝应选派有胆略的文职大臣执掌兵权。
世家子弟应送入太学接受教育,贫穷家庭的优秀书生应由州、县推荐任用。
禁止花钱买官禄;恢复考试录用制度;推行乡饮的宾仪制度,尊重读书人;按才能任命官员,不应凭恩典照顾提拔升级。真宗对此深表赞同。
999年,孙何再次上奏,改革人事制度,裁汰冗馀官员;调整国家职能部门,把三司所辖的部门和机构归还给户部,逐步恢复六部,各司其职。这些建议被真宗采纳。
03、献策,稳定边防局势
同年冬,孙何随同真宗巡视大名府。途中,宋真宗向孙何咨询边防局势和对策。
孙何列举当时军队、政府腐败,将帅无能,守关统帅贪生怕死,边将守城轻敌等一系列弊病。
真宗十分嘉许,并根据孙何建议,将守关边将傅潜以抗敌畏缩不前和贻误军机的罪名给予惩处,流放房州。
1004年,孙何奉旨回京任太常礼院士,执堂三班院。又嘉升为知制诰,赐金腰带、紫蟒袍。
04、与柳永忘年交,但不推荐其为官
孙何和柳永是忘年交,两人相差20岁。柳永的宋词十分出众,也颇为自负,但是一直不太得志。
有一次柳永到杭州,听说老朋友孙何正在此任职,就想去拜会一下,顺便看看有没有机会得到推荐和提拔。孙何当时是两浙转运使,做官很严谨。
柳永当时不过20多岁的一个花花公子,所以进不去门。于是柳永就想了个办法,写了一首词《望海潮》,请一个歌女在孙何家的宴会上歌唱。
孙何家举行宴会那天,许多朋友都来参加,大家觥筹交错好不热闹,那个歌女把柳永唱得深情并茂,吸引了所有的人。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写了杭州的美景,并拍了孙何的马屁,这下吸引了孙何的注意。孙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啊?歌女就说是柳永。
于是孙何就接见了柳永。但就是请他吃了一顿饭,推荐提拔的事儿根本就没提。也许孙何知道,柳永不是当官的料。
在44岁的时候,孙何因操劳过度,身染疾病,皇帝亲自派大夫给他看病。结果,孙何却说:生死有命,甭治了。最后真就病死了。
孙何一生笃古好学,著有《两晋名贤赞》《宋诗十二篇》《〈春秋〉意》《尊儒教仪》《驳〈史通〉》《西桓集》及《孙何文编》四十卷。
其中最著名的诗是《吴江》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傍晚的景色,晚滩宛如飘雪,沙鸥在空中翱翔:
晚滩如雪起沙鸥,咫尺姑苏亦胜游。
逸势泻归沧海远,冷声分作太湖秋。
葑田几处连僧寺,橘岸谁家对驿楼。
鲁望不存无可语,片帆中夜渡清流。
孙何自幼聪慧,多才多艺,参加科举考试,高中状元,让丁谓不服,他多次上书提出真知灼见,深受真宗欣赏。
孙何为官清廉,他和柳永成忘年交,他欣赏柳永才华,却不推荐柳永做官,可惜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