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这句话似乎与前面孔子所讲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中所主张的重视道德体验而忽略物质享受似乎相违背。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孔子说这句话的前提是在保证道德实践的情况下有能力进行物质享受。也就是说,这里的物质享受,不是刻意的追求,而是自然而然的,符合本性的。
孔子向来不主张全面否定一件事物。富贵在现在,也常被视为与高尚的品行相矛盾的事物。孔子则主张,富贵与否应该顺其自然。“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贵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精致的吃食也是一样,这并不是与对仁德的追求相对立的,它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实现我们的德性的手段和方式。
孟子曰:“我好养吾浩然之气”,那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就是”我好养吾千金之躯“。只有保障了身体的健康,才能更好的在乱世之中修身立命,治国平天下。孔子周游列国,在当时,没有先进的医疗手段,除却追求和传播仁道的高远志向,健康的身体也是支撑孔子完成这一旅程的重要保障。
另一方面,弟子颜回的早逝印证了孔子的这句话的合理性。颜回作为孔子最优秀的弟子,被孔子給予了最高的期望,但却最终英年早逝,不得不让孔子感慨“噫!天丧予!天丧予!”。倘若颜回能够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或许也能更长久的陪伴在孔子的周围,与他谈仁论礼,甚至在孔子死后,继承他的衣钵,继续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的目标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