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到这个复旦王教授讲他在八十年代初为迁户口一事奔波如何迁成功的一段,很有意思,于是也想起父亲的一段经历与往事~
那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父亲见一个个都落实政策回城了,父亲怎甘心与那些小学、初中毕业的代课教师一起窝在乡下寒陋的校舍里,守着一帮农村又皮又泥的小孩,一年年终拿着少得可怜的工资、当着他的小学代课老师呢?
何况父亲还是50年代末上过名校中学的、成绩虽好但因为成份只能考过上过中专农校毕业的人,毕业后分配在县城气象站工作过,我在幼年时看过他的老式毕业证书还有他年轻时英气勃发的毕业照、还有分工作单位同事合影的照片,怎么也不能与他当时的境况与形象联系在一起。
于是,父亲就不断的写材料,记得写好还念给母亲听…
几次三番地跑,可最后都无果而终。
一次见他一回来,刚放下包,母亲就问他:
“这次怎么样?”
父亲摇摇头:
“嗯,又是叫我把材料放一放…
只是最后说了一句,现在农村都实行分田到户了,你可以在家科学种田、用好政策发家致富的…”
母亲听了叹气:
“这什么话?欺负你人老实?你又说了你好多子女的事吗?”
父亲说:“这次,没。”
几次三番的申诉,不知道什么起,父亲就彻底灰心了。
八十年代初期,那时候又时兴子女顶父职。
父亲的好几个同学儿子都去顶职了,我的同学也有几个书都没读完赶紧顶职了,如今看有些新上位与我相仿年纪的领导公示简历,估计也有不少是,因为正常不可能有十几岁就工作的。我姐初中考上中师读完四年师范出来工作算早的,但也都快20了…记得爸当时对我们说:
“我可没有我同学那么厉害~
我当年如果不回来(辞职)估计你们有一个顶我职,现在我自己(民师)端的都还是半个边碗。
我可没有他们那么本事~
所以你们要凭自己考,考的上就好,考不上回来种地!”
最后,我们五个四个考上,我成了一个唯一回来种地的。母亲却常把我与那个幼年落水的大姐联系在一起:“如果俊蓉(父亲给大姐取的名字)在,你可能会上,她很会照顾人的。”
这几天走路听书,再听《穷爸爸富爸爸》,父亲与书中那个穷爸爸很像。父亲用他的一生,践行一个道理: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生老老实实,不会钻营…但一生注定清苦…
早上正写着,收到本家大哥的中秋向妈祝福,才知今日中秋,今年中秋我又没回去,但国庆回程的车票已提前定好了。中秋,节日快乐!
丁栋宇
2021年9月21日,农历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