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反思

    本周二我讲了《在天晴了的时候》这篇现代诗歌,它是“雨巷诗人”戴望舒创作的一首诗,诗人观察细致独特,想象富有诗性,赋予文字一种宁静而不乏灵动的美感。

        这首诗写于1944年6月,当时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可以说作者怀有一颗心在静静等待——以一种在希望之中守望的精神姿态。所以诗人写这首诗就是歌唱光明和解放的。

        在教学时学生感受诗人用浪漫抒情的笔调描绘了天晴了的时候,体会不那么到位,像踏上小径看到的美好的景物: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新阳、溪水、闲云,这些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那么,这些词语应更多的带有情感的朗读,学生在读的时候情感的高低起伏不那么明显,在我看来指导学生领会诗中的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再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较为有挑战。对于有兴趣的学生,引导回忆雨后天晴所见的景象,同学们可以进行交流,学生有了创作内容后,根据学过的知识尝试着以诗歌的形式写一写。

      不足之处在于应更多指导朗读,情感更多的起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注意教学时间的分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