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读书会第十九次活动杂记
一
因为今天来得早了,所以有时间想一想一会儿要说什么。以下就是主持时我大概说的东西:
今天大雾,想象着你们穿过这座城市,艰难地摸索与爬行,心中就特别的担心。但是我知道你们一定会抵达,因为你们会看到灯火,会闻到书香,会听到金戈铁马。因为有一个闪光的名字,必将穿越城市的迷雾穿越笼罩了童年少年青年等一切时间的迷雾,将你带到我的面前。
追问几个场景:
小时候你有没有拿着那种小小的贴纸心中充满雀跃的喜欢,那上面是郭靖黄蓉穆念慈杨康?有没有私底下拿着棍棒比比划划,照着书上的描述,拼命脑补这门武功的秘籍,幻想自己就是那个天赋异禀的武学奇才?有没有在被窝里摸过自己,拼命想找到任督二脉,并且一下打通?有没有上课的时候把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包在外面中间是你孜孜不倦的金庸武侠?
凡有华人处,无处不金庸。高晓松说,如果没有金庸,我们的少年时代将会是多么仓皇。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武功最高的还是时间。它带走了金庸。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还好我们依然有热爱,依然愿意在这里痛痛快快地大闹一场。
王朔曾经把金庸的武侠归位“四大俗”之一,但是热爱金庸的人一定不以为然。在我们的青春时代,在那么匮乏出版物、匮乏知识的时代,金庸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奇丽多彩的武侠世界,一个令人血脉贲张的江湖,让我们在如饥似渴的快意恩仇中,悄然完成了精神和文学的双重启蒙。
送别金庸,就是送别了一个时代。江湖老了了,青春散了,金庸却永远在,就像今天的大雾,像一个寓言,在新的星没有点亮和升起之前,我们愿意沉沦在迷雾里怀念。
二
今天来了几位新朋友。
高燕与高菲,许姐姐与杨老师,王老师和先生。
诺老师和安仁老师也来了。
我们聊金庸作品中最喜欢的人物,最像自己的人物。在聊天中,我们发现了自己内心中隐秘的渴望,压抑的纠缠。我们都有那么复杂多样的立面。而在现实中,我们往往只能以一小部分真面目、以一个虚弱的侧面示人。读金庸的时候,我们在张无忌、令狐冲、周伯通、赵敏、乔峰、东方不败、韦小宝……身上,一点一点找回了自己。我们是他们的结合体,他们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与他们,彼此成全。
最后,贴上安仁老师活动后在群里说的三句话。
——听大家聊武侠,特别想家。
——周伯通头发白了才和瑛姑相厮相守,我比他开窍早好几十年。
——在江湖大闹一场,到家了。
不知道为什么,只觉得此中有深意。
安仁们已经各自到家。
江湖刚刚闹过。
它一定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