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了一本书,是拆书的方法,但对于我看一些专业书感觉没有什么效果……他侧重应用,可应用之前说的理解不是很多,我理解很慢,还是越来越慢,之前一天能看两章,到后面我是其中一章拿起来五次都放下了(我被困住了),之前第一天我还洋洋得意以为自己能够二十天看完21章……现在想恐怕是做梦。也许我要接受自己是现在阅读能力不理想的现实。
回到正题,这本书里提到阅读需要主动,要自己主动运作那本书的各个活动,头脑中心智活动努力阅读,像以前高中学物理,自己内心或者肢体模拟实验,感觉设想观察,心智的活动越多(分析阅读,感觉,想象,观察记忆),越容易达到与作者相当的理解,像他要传的球被自己接到了。这是理解书的主要活动,初学者会经历的笨手笨脚、又慢又容易受挫是学习的必然阶段。
看资讯类的书时,了解是什么了,而要想更深的理解,就要思考为什么发生,与其他事实有什么关联,有什么类似的情况,同类的差异是什么。……要是有这个技能,了解国家大事,好牛逼!我会试着问,但是靠猜……有些资讯我也不确定真实性,也没有可靠的来源……类似的情况倒是可以想想,同类的差异……想得真细啊……这个怎么应用产生怎么的效果呢?
里面提到几个基本原则,
一、带着4个问题去读,
1、 这是一本什么书?整本书在谈什么?(找重点);作者是怎么用什么方式来说明他的观点的(论点,论据,历史,小说……),怎么依次发展这个主题的,这是从目录了解整体构架;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记概念笔记,对书中的观点的具体意义进行的提问与回答,
3、书说得有道理吗?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
4、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如果是资讯,问资讯的意义,为什么作者觉得知道这个很重要?我真的有必要了解吗?如果是启发的,更要找出相关的、更深的含义和建议。
二、让书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读出言外之意,用比较正式的说法来说明这件事,或是写出来回答问题的过程。
读的过程中如果找到了答案要及时记录,做笔记时可以把相关观点的页码记上,这样把书中的概念集中起来,如果不同的书说了同一个话题,可以在好几本书里相关页码都记上,为后来的情境考虑做准备。还有画线、星号、对一系列重要陈述时加编号……
三种做笔记的方法,针对结构、概念、辩论笔记
结构笔记是问框架大的问题,和回答;
概念笔记对作者是否有道理,是否精确,提出答案,
主题笔记是最高级,是从很多书中摘出来的,针对同一主题,辩证的看,列出陈述和疑问,
四、把这些原则养成习惯
初学者的困扰是不足为惧的。
里面提到,是用看的方式,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先是理解梗要,说的什么,用看特定的目录,和书中某个部分,整体看一遍,判断有没有需要读,对于讲法律的书,大量的赞颂内容可以不读,跳过,读第二遍,就是围绕主要观点的分析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