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点开App Store,系统提醒我,有67个项目待更新。
看来,我是真的很久没有关注过它了。
难怪办公室的小伙伴们在讨论某个常用App的新功能时,我居然会一无所知。
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局面,很多App的开发方都必须不断升级自身功能,以此适应人们越来越细致的使用需求,确保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而生活中像我一样的很多人,却依然把自己禁锢在老版本的使用习惯上,抱怨着某些不方便却没想到去看看是不是该升级了?
其实,在互联网浪潮越来越汹涌的现在,是否升级了手机中的App只是一件小事,是否升级了你大脑的思考方式,是否用互联网时代需要的反直觉思维去考虑问题,才是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不想被淘汰,甚至可以有资本去逐浪的先决条件!
避开狭窄视野,尝试更多可能
互联网时代,很多新媒体迅速崛起,占据网络话语权,一部分传统媒体却面临颓败之势,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视野太过狭窄,不愿意尝试新的可能,总觉得自身正规媒体的气质岂容互联网快餐文化亵渎?慢慢地,他们却因为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把自己逼入了困难的境地。
反观那些拥有敏锐互联网嗅觉的传统媒体,他们在新媒体态势发展之初,就迅速调整自身策略,综合自身优秀的创作班底,学习新时代下的互联网运营模式,慢慢就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如今,他们依然可以将新媒体形式玩得出神入化,依旧成为行业中的“领军人物”。
不用信息匮乏或思考不全面的“隧道视野”考虑问题,就完成了大脑升级的第一招。
“我早知道”并没有用,决策前先思考才是正道
“我早知道房价会涨”,“我早知道这件事做不成”……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高明之处,喜欢用“我早知道”的语气,来体现对事情判断的优越感。实际上,这种自以为是的“马后炮”,却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你总结和学习的脚步。
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在决策前就用记录决策日志的方法,实时实地记下每个决定背后的基本原理以及你期待的结果,并且及时反馈总结、吸取经验。想一想,哪怕聪明如诸葛亮,他的各项计谋也都是反复分析之后才去实施,如果他只会说“我早知道”,你还会敬他为“历史第一聪明人”吗?
不跳“事后诸葛亮”的坑,是你完成大脑升级的第二招。
正确使用“三部曲”,让思维更有效
互联网的世界里,信息多如牛毛,如果没有好好使用观察、分类和定义三部曲,往往就会陷入一团乱麻的模式。
之前,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压力,我买了不少网络课程,总觉得这个需要,那个也不错。实际上,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所要深耕的领域也不能分散在许多角落,最后的结果就是,不买课焦虑,买了课更焦虑。
所以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锁定一个自己想学的领域,然后通过各个搜索引擎或者学习平台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分类找出觉得最有价值的那一个,再结合自己的状况开始针对性学习。这样非但可以让自己少走许多弯路,说不定还能悟出拥有创意性的先机。
一旦熟练运用“观察、分类、定义”三部曲,就完成了大脑升级的第三招。
你跟不上节奏,不是因为太弱,而是因为世界变化快,你却原地岿然不动。尝试一次大脑升级,说不定就会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