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孩子独自外出的机会
前两天,小长假还没到,喵小悠就在中午的小饭桌上兴奋地给我们打电话,说是和同学约好了假期要一起出去玩。为了今天的出游计划,昨天开完运动会,晚上10点还在主动写作业,今天早晨一醒来就张罗着找甜美风的衣服,因为这是和同学约好的。尽管悠爸一直在叨叨,高领的衣服看电影多热啊,吃火锅多热啊,悠同学还是坚持穿了她那条略略有点小的高领的粉色连衣裙出门了。
严格说起来,这是悠同学第一次在没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和其他孩子在外面疯。虽然送她出了门,心里却是忽忽悠悠的。中间给我打了一次电话,叮嘱我给她请美术课的假,说是买好了《速8》电影票,时间赶不上。电话里听到几个小女生正在点甜品, 叽叽喳喳好不开心的样子。“速8,适合小孩子看吗?”挂了电话,我自言自语。“新上映的《蓝精灵》听说不错”悠爸接着说。想想鞭长莫及,我们还是不要闲操心了。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说是日本的爸妈对孩子的外出问题都很放心,3、4岁的孩子出门扔垃圾、在附近买东西,7、8岁的孩子转几次地铁独自去上学,都是常态。而我们“中国式父母”,无论子女多大,都已习惯跑前跑后,千叮咛万嘱咐,对孩子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诚然,在日本,除了孩子的独立性外,整个社会的环境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独自外出的。在中国,虽然作为父母,可能暂时做不到这样,但一定要避免总把“小心遇到坏人”挂在嘴边。与其把孩子拴在自己身边,“草木皆兵”地守护着,不如学日本爸妈,适度放手,教给孩子如何自我保护,紧急情况下如何寻求帮助,还孩子一些自由。
2.适当地“使用”孩子
之前,媒体曾经刊登过张柏芝带着两个儿子出行的照片。这张照片在网上很火,不只是因为张柏芝的明星身份,还因为那两个小男子汉的表现,两个小孩子合力推着行李车,妈妈在旁边潇洒地当女神。网友评价,好有爱呀。
曾经听到一个女孩子抱怨老公没有一点儿生活自理能力,不要说做家务了,就是自己的衣服、臭袜子也是随处乱扔,出门更想不起来替你拿东西。 这样的男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特别勤快的妈妈。这些妈妈把孩子当宝来养,养得孩子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也从不会关心别人,更不要提什么男子汉气概了。
有些妈妈觉得长大了自然就会了,可是没有小时候的习惯养成,长大后怎么能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呢?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给孩子一点爱他人的机会。一个孩子被大人需要和使用时,才能更容易找到自信,找到自我,找到父母和社会对他的需要,才能够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伟大,进而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并且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3.放手为了更好地分离
于丹曾经引用一位英国心理学女博士的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其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父母就越成功。”
所以,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千万别替他去做。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的积极性的最大打击,因为这样会让他们失去实践的机会,你老不放心,什么事都要插手,就等于告诉他:你不行,我不相信你。从小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去锻炼,孩子就有了生存的本领,有了抗风险的能力,当他远走高飞时,你心中只有欣喜而没有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