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这章内容我是看的一知半解,需要再读,或到时在工作坊时继续消化。
责任感不等于责难或羞辱
不良行为的概念: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当孩子们丧失信心时,他们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的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得到关注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力: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我得不到归属,让你也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我放弃,不可能有归属感。
帮助识别错误目的和观念的线索:
1、大人对小孩行为的情感反应。
大人感受:是恼怒、着急、内疚、烦恼
孩子目的:寻求过度关注
大人感受:受到了挑战、被激怒、被击败
孩子目的:寻求权力
大人感受:受到伤害、感到失望、难以置信、憎恶
孩子目的:报复
大人感受:无能为力、绝望、无望、无助
孩子目的:自暴自弃
2、当你要求孩子停止其行为时,孩子的反应。
寻求过度关注:孩子会停下来一会,但通常不久又重新开始,会做引起你关注的其他行为。
寻求权力:孩子继续其不良行为,言语顶撞,或消极抵抗。
报复:以一些破环性的行为或伤害你的话反击你。
自暴自弃:消极,希望别人快点放弃努力,不要打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