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在自己尚未开始读书的年纪,总是喜欢坐在爷爷的身旁,听他老人家讲故事;
小时候的我显得很腼腆,当然长大了也是如此,尤其是见着生人不爱说话,碰到街坊四邻的大爷大妈大叔大婶们就连打招呼也都算是一道顶高的“门槛”,
一声简单的“叔叔”称呼常常是如鲠在喉,难以出口,惹的爸妈好一阵埋怨,自己在心里也是暗暗叫苦。
于是俺的爷爷就会说:“话是开心的钥匙,不会说话难走天下。”
啥是“开心”,啥是“难走天下”,那时候不懂,也不知道咋问他老人家,于是只好虎愣愣地用小眼珠好奇的看着他,自己心里还不断琢磨咋回事呢?
现在想想,当时确实认为自己嘴笨,不如“人家的孩子嘴巧”,为此还抑郁了好一阵子,每次都得“离家出走偷瓜摘枣”后才能进一步解脱,又或者是自己嘴馋的毛病犯了挡也挡不住的缘故吧。
回家后都是免不了招来父亲对我们的一顿胖揍,时而跪着,时而趴着……
然而爷爷则不会这么“教训”我们,因为他会讲一个我们喜欢听的故事,比如说起嘴笨的事他就讲了一个“蛤蟆和小燕子”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地万物皆都和睦相处,处处 皆是美景如诗如画;
有一天住在河边的蛤蟆小王子睡到八九点钟起来活动腿脚,只见他自个正慢腾腾的迈着蛤蟆腿,挺着蛤蟆肚子,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一个蛙陶冶独醉。
这时候,一只小燕子正好飞的累了落在他旁边的柳树枝头歇歇脚,看到这位憨态可掬的蛙先生“闻鸡起舞”的样子,不禁咯咯咯的笑了起来,
说道:“蛤蟆先生,你愿意和我一起比赛谁跑的快么?”
蛤蟆说:“我不,你有翅膀,没你飞的快,要不比游泳吧?”
“不比,我又不会游泳,这样吧,我们比一比数数吧,看谁数的快。”燕子略微想了一下自信的说道,她自己心想:这蛤蟆嘴巴那么大,说话慢慢吞吞的,一定不如我数的快。
“好吧,这样也行。你先来吧,女士优先!”蛤蟆想了想自己也不吃亏然后答道。
“那好,我先数:一二三四五六七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小燕子一口气连数了18个数,累的够呛,心里美滋滋的想看你能比我快,接着说“蛤蟆先生,到你啦”
“两五一十,呱;两五一十,呱”,蛤蟆先生咧着大嘴,不慌不忙的数着,
“一二三四五六七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两五一十,呱;两五一十,呱”
“一二三四五六七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两五一十,呱;两五一十,呱”
……
数着数着,燕子的一张巧嘴始终都是每次比蛤蟆少数两个数,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不出意外,蛤蟆先生赢了,小燕子不服气的飞走了。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嘴巧不巧能说到点子就行,两五一十的速度虽然慢是慢了点,但终究还是一口气能多吐出两个“一”来。
这无疑是发挥长板优势,忽略短板劣势的真实写照。
既然嘴大,气短;何必拼一二三四五六七,直接换成乘法预算,岂不快哉,
换句话说,拿自己的长板优势去比较他人的劣势让其出糗,无奈反受其辱,过度自信是个坑。
综上所述,如何数数才能赢呢?
1.发挥自身的长板优势,
2.避免自身的过度自信
看吧,小时候挨揍居然不记得,这故事虽短却至今未忘,可见故事的力量的万万千千,
快不见得就比慢强,慢有时候反而比快来的迅猛有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