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时候,我的母上大人因为听从别人的意见,投资了基金,后来赔得一塌糊涂,她于是又心急火燎的从中跳了出来。
那时候我根本不懂基金是什么,听说赔了钱,也着急的劝她以后少参与这类活动。
直到我开始真正接触关于理财和投资课程,才知道当年的母上大人和我都有多愚蠢。
现在的我依然是理财小白一枚,但是起码已经可以将学到的知识消化,然后在这里一个字一个字的分享给大家。
如有说的不好甚至错误的地方,还望大家指点和海涵。
关于基金
当年母上大人选择投资基金,无非也是听从了他人关于“基金风险小,收益高”的煽动,然而这种说法其实是没错的,基金因为将风险全部分散开来,所以风险确实比普通的股票投资要低很多。
基金本质上就是投资者把钱给基金公司的某个基金经理,让这个基金经理来帮我们投资的一个过程。
但是只要投资基金就一定会赚钱吗?
当然不是。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要想从基金中赚钱,首先还是要对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按照风险由低到高排列,基金主要分为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基金四类。
货币基金之前在《关于理财产品,这8类你要了解》中进行过一个简单的介绍,其收益稳定,所以主要用来作为应急金和活期储蓄的投资。
债券基金,顾名思义,是用来投资债券的基金,其风险较低,收益稳定,多浮动在6%-7%之间。
混合基金就是债券基金和股票基金的混合体,因为有了股票基金,所以其风险相对会高一些,但是也正是因为债券和股票合二为一的形式,所以其灵活性较高。
股票基金是这四类中风险最高的,但是长期来看, 投资股票型基金的收益肯定超过混合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我们今天要说的指数基金就是股票基金的一种。
关于股票基金
细分的话,股票基金主要有主动投资型股票基金和被动投资型股票基金两种。
主动投资型股票基金是指我们依靠基金经理,通过基金经理来自主选择要投资的股票基金。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主动投资型股票基金存在三大劣势:
首先,主动投资型股票基金对基金经理的依赖性过高。除非我们能找到一个很厉害的基金经理,不然就很容易失败;但是找到一个很厉害的基金经理就像找到一只优质股票一样难。
其次,主动投资型股票基金的选择成本较高。越是好的基金经理收费越贵,这个肯定不难理解。
最后,主动投资型股票基金的交易成本也较高。因为基金经理是主动投资型股票基金的灵魂人物,所以其相对应的申购费、赎回费也不会太低。
既然如此,那我们是不是要放弃股票基金了?
当然不是。
现在就到了我们的主角——指数基金登场的时候了。
关于指数基金
上面提到的被动投资型股票基金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指数基金。
以沪深 300 指数为例,指数基金就是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挑选的300只有代表性的中大型企业股票构成的。
相对主动投资型股票基金而言,指数基金的优势就是:
1. 完全复制指数,就算无脑跟投,长期来看也能获得和市场持平的收益。
2. 不用担心选择困难症,指数就那么几只,选择成本大大降低。
3. 投资指数基金的成本相比主动型的股票低了不少,能省下不少钱。
4. 除了投资国内的指数基金外,还能通过某些指数基 投资海外市场。
那是不是只要买入指数基金就一定会赚钱呢?
当然不是。
在错误的时间买入错误的指数基金,一样会亏得血本无归。所以我们的重点在于怎样选择适合的指数基金,以及怎样确定在适合的时间内进入市场。
关于定投
关于怎样选择适合的指数基金,我们就要善于运用估值的方法。(详见《股票那些事儿》)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家指数基金背后的公司以及市场的特点;其次我们要能看到一个指数基金潜在的风险和收益;最后我们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即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做最终选择。
关于怎样确定在适合的时间内进入市场,我们就要了解定投。
所谓定投,就是指定期投入资金。
定投的好处主要四点:
首先,定投门槛低,100元就可以进行定投;其次,定投不用选择时间点,省去了我们很多的麻烦;再次,定投可以平摊成本,越便宜的时候买入越多,成本就越低;最后,定投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较少。
根据定期投入金额的不同,定投分为傻瓜式定投和定期不定额定投两种。
傻瓜式定投是指我们每个月固定投资额,按时定投,不管大盘。
定期不定额定投则是指我们根据大盘的走向,对定期投入资金的多少进行管理和控制。
相比而言,定期不定额的定投方式风险更小一些,而傻瓜式定投并不排除造成亏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