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家乡自然想到的是白洋淀,白洋淀清新秀丽而又不失华美。而我就出生在距离白洋淀不远的一个叫北青的小村庄,这个小村庄就座落在唐河边上。
“唐河之水灌泽州”我的童年与唐河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候每到傍晚,我和朋友们经常齐聚在唐河边,那可是我们的乐园。那时候的水是清的,明鉴照人;那时的天是蓝的可以捧一抹蓝天洗洗脸。多么美的唐河!从远处看就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玉带,河面上漂浮着几条月牙似的小船,渔民正忙着把捕到的鱼虾收入渔仓。近处郁郁葱葱的蒲苇上停着几只蜻蜓静止不动,好像欣赏着这无尽的风景。不远处几只长脖老等(鱼鹰)正在窥探着水面,忽然像箭一样钻入水中……这时候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映照在水面上,水波漾漾、天水一色! 有时候我们沉浸其中,竟忘记了回家。
每到周末,我们都会坐在船舷上把脚探入水中,任凭水流涤荡。我们欢笑声响彻云霄。
堤坝上,没有什么名贵的树种,都是一些最普通的树,我们喜欢爬上榆树摘榆钱;喜欢在杨树下捡杨树叶子;喜欢闻槐花的香味!这些树牢牢的抓住堤坝,保护着他的子民们。小时候我常常想,这堤坝到底有多长?这树木到底有多少?他的尽头在哪里呢?
我们村庄由于背水而居,堤坝是弧形的,所以部分建筑并非传统的坐北朝南。小路也变得弯弯曲曲,有些房子则根据小路的走势采取了面西背东的建筑方法,有不拘一格之美。陌生人进入村庄准会迷的团团转。这样的布局小孩子可是喜欢,可任由他们东躲西藏!
村里的房子多以低矮的瓦房为主,瓦房通常宽敞明亮,有三四间的,也有五六间的。庭院也比较宽大,可以在院子里种上几株果树或几棵花,然后把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看着舒服极了!街道两旁还有一些错落有致的蓝砖房,大多都是一些年岁比较大的人居住。这些古老的蓝砖房好像一本书,它记载着从抗日战争期间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的历程;它又像一壶老酒,远远的就能闻到它的清香,品一口绵远悠长。我们总喜欢钻进这老房子里,听老人们讲故事,《杨家将》《岳飞传》《小兵张嘎》《刘胡兰》我们百听不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村的方言常常被认为是土里土气的,但就是这样的人家,在我的印象中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谁家包了粽子绝不会自己独享;谁家熟了西瓜,必定一胡同的人都能品尝到。更不用说结婚的,生娃娃的,这样的喜事又能少的了谁?
我们村是喧闹的。 天刚蒙蒙亮,当公鸡才试着练习第一支歌时,开铁门的声音,扫庭院的声音,三马、拖拉机启动的声音,伴着袅袅的炊烟,形成了一部别开生面的交响曲。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我们村又是宁静的。当夜幕降临时,人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没有了机器的轰鸣,有的只是寂静当中传来的几声老调的咿咿呀呀的声音。不一会儿整个村庄就陷入了睡梦之中。
适逢中秋,望着窗外的圆月,怎能不从心底跃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