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灵性的书籍,我总是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不敢过于相信,但随着了解的深入,越来越相信。《生命的重建》中,一种被医学界判处了死刑的病人竟然凭借一个心理师和一个营养师,彻底痊愈了。这样看来,我们所有的疾病都来自于不健康不规律的饮食和痛苦烦恼的心理。《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中,有一段关于身体的叙述,特别真实地诠释了这一点:身体本身不会思考或跟自己有任何过节。它们不打击自己,或自惭形秽,只是努力地维持自身的平衡和治愈自己而已。只要没有思想,它们就没有问题。把我们搞糊涂的是那些尚未审查就信以为真的故事。我们的痛苦绝非身体的缘故。(另有解释:人类的左脑惯常编织故事,而且乐此不疲,特别能扭曲事实)
心经也好,圣经也罢;道德经也好,佛经也罢,终究只是教导我们凡事万物看开些,保持内心的平和,才能收获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悦。而我们人类,作为宇宙的主宰,虽然一直叫嚣着这些古老的经典,可真正做到却难上加难,车子房子票子,压力山大,注定我们不是那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眷侣。繁重的生活重担,整个空气里都弥漫着烦恼和浮躁。
那么,我们就活该承受这些重担吗?难道我们就要在焦灼中忍受这些烦恼吗?如果不,又该怎么办呢?
2
《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这本书告诉了我们答案,我不敢保证我们的人生能否彻底改变,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当我们把这四句话运用于生活的那些烦恼的时候,我们会看淡很多,增生了包容他人,回归自我的力量。
第一句话:那是真的吗?
第二句话:你肯定那是真的吗?
第三句话: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第四句话:没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呢?
最后,反向思考。
这四句话针对的问题是我们生活的烦恼,比方说:我讨厌我先生,他的一举一动,甚至连他呼吸的方式,都令我抓狂。最使我失望的是,我不再爱他,我们的关系像在打哑谜。我要他更成功,我要他身材健美,我要他坚强,我不要他看其他漂亮女生,我不要他软弱,我不要他总是黏人,我不要他没有主见·····
当然,几乎我们所有人都有类似的烦恼,大家可以一一套前面的四句反问,你会发现惊天的秘密。
3
那么该如何来套这四句话呢?我举个例子。我的人生应该有目的。
那是真的吗?是的。
我能百分之百肯定那是真的吗?不能。
当我保持那个想法时,会如何反应呢?我感到害怕。因为我不知道我活着是为了什么?我认为我应该知道才对。我的胸口和头部都觉得沉重。我可能找我先生和孩子出气,最后走向冰箱乱吃一顿,再让自己埋醉在电视机前,而且经常延续好几十小时或好几天,我觉得我简直在浪费生命。我认为自己该做的都不是重要的事,我应该做些大事才对的起自己,这让我感到紧张与混乱。当我坚信这想法时,我急着想在死前完成人生目标,但又不知何时会死,只是感到必须赶快完成一件我一无所知的事,我觉得自己很笨而且一事无成,因此越活越泄气。
若没有我的人生应该要有目的的信念时,我会是怎样的人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没有它时,内心会更平安。较少抓狂,那已经够好了。没有这个想法带来的恐惧和焦虑,或许我会更自由些,并且打起精神,快乐地做好眼前的事。
我能找到放下这个故事(或许最初的烦恼只是左脑虚构出来的,而事实并非如此)的理由吗?可以,因为那样只让我非常痛苦,而且当我相信这个故事时,我开始羡慕别人。他们不但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胸有成竹。我会模仿这些人,甚至把他们的目的当成我的目的。和他们交往时,不能不装腔作势同时又刻意跟他们保持距离。我能否找到理由让我毫无焦虑的,继续编这个故事呢?不,再也不会允许左脑这样编织下去了。
反向思考。我的一生不应该有目的。这表示我一向过得很充实,只是不自觉的而已。或许我的人生除了目前的一切以外,并无其他目的。那种感觉很古怪但可能更真实,是否我正在过的人生就是它的目的呢?这个想法让我感到如释负重。
4
我想推销一款产品,当然,产品确实好,我很认可,而且口碑nice,但是我却不敢跟身边的亲朋好友提起,因为害怕拒绝。其实“拒绝”二字就是我们的左脑编造出来的,因为我们没有去做,永远不知道事实是什么,或许刚好对方有这方面的需求呢?这不是双赢么!oh,我承认,后面这句话也是我的左脑编造出来的。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怀有的是对未知的恐惧,不断地否定自己,否定他人。
我们编织的故事才是生活里唯一的梦魇。
人生不设限,去寻求那些事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