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天空像盖子般沉重而低垂,
压在就已厌倦的呻吟的心上,
当它把整个地平线全部包围,
泻下比夜更惨的黑暗的昼光;
当大地变成一座潮湿的牢房,
在那里,希望就像是一只蝙蝠,
用怯懦的翅膀不断拍打牢房,
又向霉烂的天花板一头撞去;
当雨水洒下绵绵无尽的细丝,
仿佛一座牢狱的铁栅栏,
当一群悄无声息的讨厌的蟢子,
来到我们的头脑深处结网;
这时,那些大钟突然暴跳如雷,
向长空发出一阵阵恐怖的咆哮,
如同那些无家可归的游魂野鬼,
那样顽固执拗,开始放声哀嚎。
一对长长的柩车队伍,没有鼓乐伴送,
在我的灵魂里缓缓前行;“希望”
失败而哭泣,残酷暴虐的“ 苦痛”
把黑旗插在我低垂的脑壳上 ”
——《恶之花·忧郁》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一个孩子,总会为了吸引大家注意而做点什么荒唐的坏事,令人忍俊不禁、莞尔一笑。在我小时候,趁我姐姐午休,将画笔颜料涂满她卧室整个墙。觉得她一觉醒来会进入【爱丽丝仙境】一样美好,然而她醒来抄起家伙就要打我,却看见镜子中的自己,无可奈何的笑笑。
波德莱尔用他”坏孩子“的认知思维,为我们带来集”恶“之意象大成的《恶之花》。人的个性形成,会让他习于从个性认知来识别一切。就好比说,一个生于温室里天真的人,对世界的认知构成更趋向于简单平和。那么,泼德莱尔安全感匮乏和热烈逐爱的复杂人格特征,使他更乐意于用”恶“来表达。
他灵魂里有不灭的光。他描述丑恶,却在这丑恶的世间寻找圣洁;他生于深渊活于深渊并陶醉于深渊,深心里却渴望光明、纯净和喜乐;他在人间被利刃刺过,他诅咒时间、诅咒生命,却仍渴求这腐朽的冬季有“西下的太阳那短暂的温和”;他一生风流,但女人从他这里拿去的比他得到的更多;他置身深渊,却从恶中寻到了善,从泥泞中开出了花朵。
《恶之花》不是单纯依写作年代先后排序的诗歌合集,而是根据主题和内容分成六个诗组,分别是:【忧郁和理想——巴黎风貌——酒——恶之花——反抗——死亡】,其中每组都与前后关联。诗人按照精心排布的结构铺展了一条清晰的路,一条诗人内视而后向读者呈现的心路。在这条路上,“每天我们都向地狱迈进一步,穿过恶浊的黑夜却并无反感”。
这是一部孤独病态的诗集,用波德莱尔自己的话说“在这部残酷的书中,我注入了自己全部的思想、全部的心灵、全部的信仰以及全部的仇恨。”他写恶,并非为了迷恋和欣赏恶,而是为了诅咒恶、摒弃恶。正如高尔基所说”他生活在邪恶之中,却热爱善良。“ 在《恶之花》中,波德莱尔极力宣扬的是一种【懒得和你们这群庸僚一般见识】的态度。从古今中外的大文豪到偏执倔强的个性艺术家,都免不了这种情绪。相比其他作家或批判或隐忍的态度,泼德莱尔痛痛快快的呕吐了一大推污物,用以赞美了他赖以生存的巴黎和我们所有人共生的污秽世界。波德莱尔是病态的,就像一个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魔鬼。而他的世界又是虚无飘渺的,肉体是无法触及的,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存在。所以,他疯狂地迷恋“恶之花”,犹如一种清醒的堕落。采撷“恶之花”,就是在恶中挖掘希望,从恶中引出饱受苦难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