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说起学习,除了平时的樊登读书、碎片时间的专业知识补充,似乎跟学习沾不上什么边,今年最大的变动大概是决定10月份来北京研修,而趁着来北京研修的机会,我又有了充裕的早安时间来学习英语、复盘52周课、复盘时间管理课,了解临终关怀,而谈到学习,好的学习工具思维导图必不可少。
思维导图
每每说到学习,关于知识的总结规划,思路整理,学习输出,思维导图一直是我最爱的工具,甚至可视化已经成为我工作学习的一种习惯。大多数时候,使用思维导图都是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帮助孩子整理单元知识点。尤其是今年10月份来北京研修,很多专业知识和技术规范需要更新,相比一篇又一篇大段的文字,我更喜欢思维导图带给我的直观具体,重点突出,有了整理时的思考,再次回顾思维导图,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整个主题的重点,受益良多。另一个很小的方面,大概是喜欢画画带来的治愈感觉,思维导图可以毫无压力的开始,不同的分支,不同的颜色,如果有时间,还可以画一个喜欢的中心图(当然,工作中使用的时候大部分是没这个时间的),而在工作中画思维导图,也是让我觉得很期待的事,期待不同颜色展示的导图,期待画完以后的成就感。2021思维导图将继续伴随我的这个整个学习过程。
研修
今年40岁,晃晃荡荡工作了15年,10月份毅然决定来北京研修一年。这个决定对于我这样一个5年级小学生家长是不容易的,回想2016年,当时孩子1年级,有机会到上级单位挂职,想到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还是拒绝了。如今,又有一次可以说机会(挑战)摆在我面前,我该如何选择?可能支持我来研修的动力来源于家人的支持、想要换个角度体验工作的内在需求。
研修所在部门的工作对我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一方面是专业跨度大,许多专业知识需要补充,另外一方面是工作模式与以往有较大的差异,正因此,我视它为提升自己拓展视野的好机会!我所在的部门是全单位接触专业领域最多,工作专业要求最高,工作量最大的部门。部门内每周至少两次的业务会议,会议上讨论和通过的每一个产品均有相应的主审人汇报,申请产品的概况、已完成的研究、产品的风险点以及主审人认为仍需补充完善的内容,每个产品均在会上得到深入的讨论,确保申请产品在不同的角度得到审查和认可,确保同类产品审评尺度的一致性,补充主审人可能忽略的风险。同时由于整个行业的飞速发展,从事本部门工作必须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以应对不断更新的新技术带来的挑战,所以这里从不缺学习机会,各种学术交流会、创新沟通会、专题学习会,可以说一周内如果没有时间安排,至少会有4天可以参加各种学习。
我的学习从相关技术规范指导原则的学习,到已审结产品模拟审评的学习,相关产品知识的补充,逐步建立自己申请资质的知识体系,一切进展的都很顺利。
谈到感受,我从不同的人和事上面,感受到不同台上人才的差异,处事方式的差异,看待问题角度的差异,视野的差异,而对这些差异的看到,就是我的收获。同事中大部分是80后90后,年轻的这一代至少是博士学习或有研究型硕士的海外留学经历,英语的自由交流自然不在话下,每次业务讨论会介绍产品也是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他们中间不乏刻苦努力的人也不乏高效的人;部门负责人对整个团队的管理充满人性化,营造了一个积极正向、科学严谨、团结互助、且轻松活泼的氛围,在任何的内部会议中她常常会使用请、请教、我只是想或许另一个角度考虑。。。。、在这个问题我们不需要花太多时间讨论,就按以前的执行,这些词汇、短语和常用语句,让我体验到其内在的自信、豁达、成长型思维、领导力等等。这样的工作氛围是我喜欢的。
英语学习、52周课和时间管理复盘
来北京以后有了整块的时间,最让人享受的当然要包括早期以后的时光。每天早上6点定时更新的早读信息,社群里班长的反馈每次都充满着鼓励和肯定,让我更有信心坚持下去,一年多的早读跟下来在英语发音和朗读方面确实进步不少,近期有为自己增加了每日的听力练习。这些归类为碎片化学习,英语这样小慢跑慢慢提高。
也正是因为有了独立不被打扰的空间,早上的时间用来复盘了我的52周课和时间管理课。时间管理课是跟随着起床、洗漱、准备早饭的过程,而52周课的复盘则在等早饭的时间里认真的记录和学习。同时,晨间日记也帮助我整理和复盘前一天的收获和当天的计划。如果时间管理课程的复盘是我对时间管理概念的再一次深入,那52周课对我来说更多的是看到和认识自己的需求,找到自己学习和工作的动力所在,合理规划自己的方方面面,并随着记录进行调整,尽管可能不是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润物无声的体验时刻都在。
了解临终关怀
因为今年家中有老人需要面临“死亡”这件事,这也让我深深开始思考,当自己的父母面临这样的问题时,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如何让他们理解和面对。从阿果分享的《遗愿清单》开始了解,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也乐于去更多了解临终关怀的知识和方法,来帮助自己的父母,也让自己知道如何处理和面对那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