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星(Sandra)
年关将至,派发红包已经成为春节的标志之一。不管你是给,还是收,过年总少不了压岁钱。全国各地普遍的压岁钱行情,是怎样的呢?12日,某APP根据其记账数据,公布了一份全国压岁钱行情地图。
地图一出来。很多网友都在惊呼广东在给压岁钱这件事情上,绝对是股清流。
如今的红包越来越厚,金额增加之快让人吃惊。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长辈给晚辈的压岁钱平均在两毛到五毛钱之间,用红纸包着,图的是个“好彩头”;但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红包动辄数百元,孩子每年获得数千元压岁钱已不出奇。
不同的红包礼仪反映了全国各地的习俗,也反应了个人的财商水平。 有些人想乘此机会发笔小财,有些人打肿脸充胖子,负担沉重。
包红包是场高难度的博弈,影响人际关系。交换红包的双方既不想多赚别人的钱,也不想吃亏。
“别人给我孩子派红包,如果他有孩子,我自然也得给他孩子回一个。但我不可能当场拆开点钱,只能提前备着,包多少凭往年的经验和直觉定。如果我包得比他少,他事后可能会觉得我太小气;如果我包得比他多,我多少还是会觉得吃了亏,他也会后悔没多包几百元。”
不少省市的习俗各不相同,也有不少青年却对当地春节大派红包的民风颇感头疼,几百元几千元地派,积少成多,总数惊人。有娃者尚可礼尚往来;无娃者却只出不进,成了红包“夹心层”。
按照“压岁钱地图”,广东压岁钱平均水平仅为50元。广东把红包叫做利是,在快要年底时,人们早早地就会赶到银行换新钞,面值一般都是10元5元的小钞,不求数额大,只要有好的寓意就好。
广东“新年利是”习俗,和大多地方稍有不同,广东不仅仅是派给自家孩子,来拜访的亲戚朋友邻居小孩以及家里的保姆、清洁阿姨,或看门大爷、保安等等,都能收到5-100元的“利是钱”,主要是图个意头。
还有一个便是派送利是,只要没结婚的,哪怕60岁了,不管有没有工作都可以向结过婚的要,所谓"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就是这么理直气壮!
广东过年红包封的金额一般不大,只讨个新年红火的好意头,亲戚朋友彼此往来,压力相对小,大家图个开心。
低调务实,不贪小便宜,广东在亲情往来上会更理性,也体现一种财商的智慧,那就是友善交易。与其他地方相比,广东的利是文化颇受称赞。也正因此,不少红包夹心层盼着广东的“利是文化”能在全国各地发扬光大。
不管怎样过,过年总少不了“压岁钱”,大家量力而行,别让压岁钱成为过年的负担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