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尼卡》这幅画是毕加索的作品。虽然这不是我第一次见到这幅画,却是我第一次认真看这幅画,从它绘画的事物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这幅画。
从画的描绘来看,这是一幅抽象画作品,咋一看整个构图很乱,也确实很混乱,这幅画里有多个人,人物形态各异,有站立的,有躺着的,身体却不完整,大多数只有一颗脑袋。图中还有动物,动物看上去有马还有牛。在这幅画里无论人物或动物,都睁着大大的眼睛,充满着惊悚,并且无一例外的都张大着嘴巴,再看他们的表情,也同样充满着痛苦、挣扎和不安。他们奔走呐喊,有一些人倒下去了,有些人在垂死挣扎。让我想起在战乱中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难民。
我们看到的每幅画都会从感官中给我们第一感受,或者是快乐、美好、或是忧伤、愤怒、黑暗,每一幅画也都有作者要表达和诉说的东西。虽然在此之前我并不了解这幅画背后的故事,但是我非常有兴趣、特别是不了解背景的情况下,特意从自己的视角来解读这幅画。我想名画必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流传至今的意义,在仔细的看过这幅画之后,我迫切的想知道我所感受到的和这幅画要表达的意境是否是一样的。
查阅了一些资料后,我对这幅画及它的创作背景有了详细的了解。1937年初,毕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一幅装饰壁画。构思期间,1937年4月26日,发生了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德军三个小时的轰炸,炸死炸伤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化为平地。德军的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毕加索义愤填膺,决定就以这一事件作为壁画创作的题材,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于是这幅被载入绘画史册的杰作《格尔尼卡》就此诞生了。
此画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冲向画中心;左边一个母亲与一个死孩;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一手握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画中央是一匹老马,为一根由上而下的长矛刺杀,左边有一头举首顾盼的站着的牛,牛头与马头之间是一只举头张喙的鸟;上边右面有一从窗口斜伸进的手臂,手中掌着一盏灯,发出强光,照耀着这个血腥的场面。全画用黑、白与灰色画成。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遭德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
通过更进一步查找资料,了解到画中的诸多图像反映了画家对于传统绘画因素的吸收。那个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图像,似乎是源自哀悼基督的圣母像传统;手持油灯的女人,使人联想起自由女神像的造型;那个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形象,与戈雅画中爱国者就义的身姿不无相似之处;而那个张臂倒地的士兵形象,则似乎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某些战争画中的形象,有着姻亲关系。
这时候,当我现在把更多了解再次带入这幅画的时候,我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更多战争带来的痛苦场景,我对这幅画也有了更深的感触,故事让场景鲜活起来,也赋予了这幅画更深的情感和生命。我忽然想到,眼睛所看到的就是所有的真相吗?有时候眼睛所看到的有一些真相,但,不是所有的真相都眼睛所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