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会计
第二章 存货
学习思考:
1、确认和初始计量,就是看是否符合资产定义,核算价值多少钱;
2、发出存货计量,就是核算成本多少钱,成本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3、期末存货计量,类似于发出计量,就是核算剩余存货值多少钱;
4、存货清查盘点,就是看账面与实物有多少差异,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第一节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存货性质与确认条件
(一)存货的概念
企业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具体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商品流通企业或委托加工企业)、周转材料
(二)存货确认条件
1、有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存货成本能可靠计量。
二、存货初始计量
取得存货按成本计量。
存货成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取得途径:自制和外购。
计划成本法和售价金额法实质上也是以存货的实际成本计量。
计划成本法:通过“材料成本差异”、“产品成本差异”科目调整为实际成本。
售价金额法: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调整为实际成本(进价)。
1、外购取得存货
外购的材料商品: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及其他。
其中商品流通企业外购产生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及其他先进行归集,期末,按存销情况分摊,售出商品计入“主营业务成本”,未售出商品计入“存货成本”;金额较小的,可直接计入“销售费用”。
2、加工取得存货
产成品、在产品、半成品、委托加工物资等,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构成。
存货成本由材料和加工成本计算得出,计量加工取得成本,重点是确定加工成本。加工成本由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构成。
制造费用是一项间接生产成本,包括生产部门管理人员职工薪酬、折旧、办公、水电、机物料、劳保、固定资产修理、季节性和修理期间停工损失等。
3、其他方式取得存货成本
(1)投资者投入
按投资合同或协议价值确定,不公允的,按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
参考相关准则规定确定。
(3)盘盈存货成本
按重置成本作为入账价值,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会计处理,经批准后,冲减“管理费用”。
4、通过提供劳务取得存货
按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确定。
不应当计入存货成本的项目: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2、仓储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为达下一阶段必要的仓储费用计入成本;
3、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4、用于广告营销的特定商品,向客户预付货款未取得商品时,作为“预付账款”处理,取得时,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
第二节 发出存货的计量
一、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
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
现行会计准则不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成本。
1、先进先出法
优点: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比较繁琐。
缺点:单价不稳定时,工作量较大,如价值上升时,期末成本接近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利润和库存价值;价值下降时,会低估利润和库存价值。
2、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期初成本+本次购入成本)/(期初数量+本次购入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销售数量*本次前单位成本
库存存货成本=库存数量*月末单位成本
优点:使管理层及时了解存货成本结存情况,相关成本比较客观。
缺点:工作量大,收发货较频繁企业不适用。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
存货单位成本=(期初成本+总购入成本)/(期初数量+总购入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总销售数量*单位成本
库存存货成本=库存数量*单位成本
优点:简化成本计算工作。
缺点:平时无法确定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存货成本日常管理与控制。
上述三种方法,不适用于收发频繁的企业,但在会计信息化的支持下,依然适用。
4、个别计价法
又叫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注重发出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间的联系,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及期末存货所属批别,分别计量。
优点:成本计算准确、符合实际情况。
缺点:收发频繁时,发出成本分辨工作量较大。
适用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如珠宝、名画等。信息化管理条件下,也可以采用该方法。
二、存货成本的结转
销货成本计入营业成本,存货为非商品存货的,如材料等,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第三节 期末存货的计量
一、存货期末计量及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原则
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按成本计量;
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理论基础主要是使存货符合资产定义,且符合谨慎性原则。
二、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一)可变现净值的基本特征
1、日常活动,清算时,不适用;
2、可变现净值为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入,不是简单地等于存货售价或合同价。预计销售存货现金流量,应扣除销售费用、相关税费及其他加工成本支出等。
3、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构成不同
1)产成品、商品或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以估计售价减去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2)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以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净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二)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考虑的因素
1、以确凿证据为基础,并考虑持有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
1)存货成本的确凿证据: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及其他,以外来原始凭证、生产成本账簿记录作为确凿证据。
2)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产成品或商品市场销售价格、相同或类似商品市场销售价格、销货方提供的有关资料和生产成本资料等。
2、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应考虑持有目的
1)持有以备出售,合同约定存货和没有合同约定存货;
2)生产或提供劳务耗用,如材料。
3、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时应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影响
最可靠证据估计的售价为基础,并考虑持有目的,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存货售价发生波动的,应予考虑。
三、存货期末计量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一)存货估计售价的确定
1、为执行合同而持有,以合同价格作为可变现净值计算基础。
2、存货数量多于合同订购,超出部分以市场价值作为计算基础。
3、存货数量少于合同订购,合同价值作为计算基础。如为亏损合同,还应按照《或有事项》规定处理。
4、没有合同,以市场价值为计算基础。
5、用于出售的材料,以市场价值为计算基础。
(二)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
1、生产而持有,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生产成本)的,按成本计量。
2、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
1、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
2、数量多,单价低,按类别计提。
3、相关、相同、类似的,可合并计提。
4、如何判定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1)市场价持续下跌,可预购未来回升无望;
2)成本大于销售价格;
3)更新换代,原有材料不适应新产品需要,市场价格又低于账面成本;
4)因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证据。
5、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表明存货可变现净值为零:
1)霉烂变质;
2)过期无转让价值;
3)生产不再需要,且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
4)其他证据。
(四)存货跌价准备转回处理
1、资产负债表日,应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
2、存货符合条件时,可转回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3、在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冲减至零为限。
发生减值账务处理:
借:存货跌价准备(存货备抵账户,所以在借方,类似于折旧计提)
贷:资产减值损失——存货减值损失(损益类科目)
存货资产减值损失,可以转回,前提是需要有确凿证据证明。
转回时账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存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五)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
计提准备后,部分销售的,结转成本时同时结转存货跌价准备。
第四节 存货的清查盘点
设置科目:待处理财产损溢
盘盈: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盘亏或毁损: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
批准后
借:管理费用(计量收发差错和管理不善)
营业外支出(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
其他应收款(保险赔偿、过失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我是寡言少语,一个怀揣梦想的小伙伴[玫瑰]
感谢~点赞~关注~评论~转发~[爱慕]
每天与您分享更多干货[给力]
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