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皋故居出来,沿着九思街向东,来到了太平老街。同去的李老师她来过几次知道老街上有个荻溪文史馆,她说:“我们去荻溪文史馆。”说完她领着我们来到了文史馆。
文史馆收藏了许多有关太平历史文化藏品,其中有王氏族谱,历年来出土的陶罐及瓷器,还有就是太平镇的水乡服饰,农具等其它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活用具。
史馆还详细介绍了太平镇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作战在阳澄湖地区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
上二楼,见到了好多年没有见过的耘稻用的节头篮。
同去李老师和施老师不知道节头篮派什么用场,我告诉她俩以前种水稻都是靠人工除草的,节头篮是耘稻时套在手指上保护手指的。我拿着节头篮套在手指上,让李老师为我拍照留念。
这时上来了一位老先生,笑着用太平本地话说,是的。老先生看上去有六十多岁精神饱满,穿着朴素,说话中气十足。当我看到了掀河泥用的河泥勺,用苏州方言不会表达时,他告诉我了写法叫“牵婆”。
当他看到我手里拿着叶正亭老师的《苏州风物》时,知道了我们是来参加分享会的。接着在馆内他又为我们介绍了许多,太平以前称荻溪,我说:“有没有介绍的书?”他笑着说:“我来送一本给你关于太平老街的书。”老先生告诉了我,他参与了编写这本书。
让我想不到貌不惊人的老先生这么博学多才,真是佩服。我问他要了电话号码,他告诉我他姓龚。
我还想到别的地方去走走,看看还有时间,热情的龚老师说:“我陪你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