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欲望,甚至可以 说,欲望本身就是生命之源。
但是,欲望本身其实也跟其它事物一样,具有两面性,一是好的一面,也是积极一面,二是不好的另一面,即消极损志的另一面。
因此,欲望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
或许正因为如此,古代的圣贤才倡导人们节欲,即节制欲望,如“色字头上一把刀”、“富贵不能淫”等这些俗语,事实上,就是为了倡导人们节欲而提出的一些警语。
当然,通过圣贤们历代以来多方面的倡导,许多人也意识到节制欲望的重要性。
那么,既然知道节制欲望如此重要,为什么我们却很难做到真正的节欲呢?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即:
一、欲望是生命本身需求,无法断除
我们知道,人活着的动力,其实就是欲望,如果没有欲望,这个身体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根本就不能算是生命。
因此,欲望本身就是生命之源,生命本身也需要依托于欲望而存在。
甚至可以说,尽管我们知道过度的欲望对于身心都有损害,但依然很难到完全的断除,更何况古人所倡导的节制欲望,并不是让我们断除产生欲望的功能,而是教导我们不要住于满足欲望所带来的感受。
而这一尺度对于普通人而言,确实很难把握,这正是我们虽然懂得节制欲望的必要性,但是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的真正原因。
二、满足欲望是人从一生下来就开始具有的习气,很难改变或减少
关于欲望,我们可以说,是人与生俱来的习气,而这种习气,又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受到各种因素与环境的影响,继而发生很大的变化。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环境都不一样,最终导致每一个人的习气各有不同,很难用同一种方法来实现节制。
从另外方面讲,节制欲望的方法,因人而异,各人有各人的方式,并无固定的套路。
因此,节欲的程度与阶段,只有自己才知晓,他人很难知道,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难以节欲的另一个原因。
三、欲望本身具有反复的属性,当各种条件成熟时,又会重新出现
以上我们讲过,欲望本身无法断除,只能不住于欲望所牵引出的感受。
言外之意,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而言,所谓的节欲,很可能只是暂时的,也就是说,当各种条件成熟之后,欲望又会重新燃起。
而这些实际上,也是我们很难真正做到节制欲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正是基于以上的三种原因,虽然我们都深知节欲的重要性,但是,事实上,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并不多。
甚至可以说,有些人尽管看上去已成功节欲,但是,他们很可以只不过没有条件满足欲望而已,并不是真正的节欲,而这正是我们需要警惕的地方。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庄子》《吕氏春秋》《礼记》《王阳明全集》《论语》《醒世恒言》《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