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澈的湖水,扔进几颗石砾,不但激不起涟漪,反而愈显静谧而安详。
“妈妈,我也想吃硬硬地土豆”,如平地一声惊雷,瞬间炸裂在《长津湖》放映现场,我惊慌地捂住6岁孩子的口,满怀歉意地扫射四周,观众们脸上满是悲怆之色、激愤之气,丝毫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
冰天雪地、饥寒交迫,仅有的几个冻土豆成了志愿军最大的奢侈品,虔诚地捧在手心,重逾千斤,彼此传递着,把爱和希望延续给下一秒,让信仰和使命永远传承下去。
这个画面仅仅是震古烁今的长津湖之战中微不足道的一个细节,远没有冰雕连给人的视觉冲击摄魂夺魄,但依旧直抵观众内心,让一个6岁的小孩子也对冻土豆产生垂涎之心。
“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后代打”。志愿军全军上下惊人的一致,不用动员,毅然决然。经历过百年屈辱的中华民族太需要一个和平而稳定的发展环境;满目疮痍的华夏大地亟待重建;血与火的中华儿女早已伤痕累累。可是我们不能喘气,亡我之心不死的敌对势力虎视眈眈,“唇亡齿寒、户破堂危”的古训言犹在耳。毛主席令旗一挥,彭总司令领命出征,几十万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杀奔朝鲜。
长津湖战役只能算是抗美援朝战役中很小的一部分,短短2个小时多的电影,更不能全景式、立体式的展现那场波澜壮阔的战役,但窥斑见豹,我们透过一帧帧的缝隙,摩挲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感悟一段段悲壮的传奇,猛然发现,战争比我们想象的更残酷、志愿军再一次重置了人们对中国军人的认识,和平岁月真的比黄金都珍贵。
零下40度的低温,外无御寒之衣物,内缺裹腹之饭菜,地面机械化部队碾压,高空轰炸机不间断投弹。今天复盘,这场战役无论从何种角度推演中国都是完败,没有丝毫胜算。可是战争是人打出来的,不是硬实力的叠加,至少在可爱的志愿军面前不是。
伍万里,接地气的普通农村青年,摒弃了战争片惯有的程序式脸谱,丰富而可爱的形象让观众印象深刻。他当兵的目的很直率,“为了让我哥看得起我”,多么可爱而朴素的一句话。初入战场,一个典型的愣头青、新兵蛋子,看到战友被炸飞时害怕的浑身战栗,在血与火的淬炼下,硬生生地蜕变成一名硬汉,一个令美军望而生畏的神投手。
当伍千里把雷公的名字圈红的时候,我的眼圈红了。其实从雷公开上指引车疯跑时,不,从坐上开往朝鲜的运兵专列起,他的结局已经写好。他不仅是一个兵,也是七连的老大哥,是7连几百个士兵的精神支柱,时常用他那略带沂蒙口音的玩笑润滑、抚慰着每一个士兵。有一种英勇,叫明知是不归路,仍然笑着前行;有一种悲壮,叫牺牲我一个,护佑一大片;有一种慷慨,叫冻土豆也能汲取到烤火鸡的养分。
一粒尘埃不惹眼,但万千尘埃就是共和国的钢铁长堤。伍千里、梅生、平河、余从戎......,这些人物只是几十万志愿军中普通一员,但他们用勇毅和担当演绎出美国大片中007那样孤胆英雄的视觉冲击。
“我们永远也战胜不了这样的对手”不可一世的美军师长史密斯在撤退时面对冰雕连时脱口而出。平淡的话语掩盖不住他内心的阵阵寒意,这不是为长津湖失利找托词,真正的军人战场上是不可能打败的,即使被消灭,也是站着死。这是不战而怯、不战而屈,是彻底地折服,是来自灵魂深处的敬佩。
一个军人最大的荣耀是上一秒还在拼死厮杀的对手下一秒就送上毫不吝啬的褒奖,可爱的志愿军当得起这份礼赞。
看完影片,久久不愿起身。震撼、悲壮,浓浓的敬意充斥每一个毛孔,热血在胸腔中跳跃、升腾、凝聚成一股浩然之气,直冲霄汉。
战争是人打出来的。不在乎你是啃土豆还是吃火鸡。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一战打出了国威和军威。国富民强的今日,区区贸易战又能奈我何?
战争是人打出来的,不管是抗美援朝抑或贸易战。
战争是人打出来的!我们的前辈能打赢,他们的后辈一样会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