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每个人认为进步的一种方式,至少这是大家普遍认为的一种方式。这事之前思考过,阅读并不代表就是进步,顶多算是进步中的一个环节。
但即便是这其中的一个环节,也未必有很多人理解这信息的选择模式。总认为只要看了,就是输入了,进步了。但到头来却发现对成长并没有帮助。
假期在家里,就回顾了自己一天阅读的信息,进行了分类,居然发现基本可以把接收到的信息分为两类:
一种是满足本能诱惑的刺激信息。
一种是变得生存更强的模型理论。
这发现让我很是惊喜,我们所有阅读的信息或者内容,基本上都围绕着这两类展开。
基于本能的刺激信息,基本上不是让自己进步的信息,而是让自己打发时间,放纵本能的内容。这样的信息通常都是由专业写故事的作家输出的,他们通过各种形式输出出来。各种小说、好奇故事、各种让我们本能产生情绪的视频、文章统统都属于这类。这样的信息有个特点,那就是看的时候不用动脑,基本上本能的就可以产生情绪共振,因此,我们就很容易上瘾,并形成刺激后的愉悦反馈。
最终就是越看越愿意看,再困也不想睡,再忙也不想停。
还有一种,那就是我们成长的模型理论,这样的内容则并不是由作家输出的,而是由专家输出的,他们根据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成就和证据进行总结归纳,并形成自己认为有效的能力模型分享出来。
这样的书籍,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看起来非常累。因为是别人的能力模型,对我们而言就是认知的扩展,因此就需要调用我们理性的大脑来运算,并转变成自己觉察到的证据进行理解。我们常说的“不舒服”就是这类的内容。
这样的输入对一个人的投入会比较高,既要自律的驾驭不想输入的懒惰情绪,又要学会消化和理解这模型对自己践行的价值。最终的结果就是很多人总是看一会就想睡,思考一会就喊累。。。。。
从人的投入产出的角度出发,一边是本能诱惑的刺激信息,一边是难以理解的模型,本能优先决策的大脑当然会优先满足自己的即刻刺激欲望了,于是能够自律学习的人总是少数人的选择了。。。。
这就是现实,在前进路上,我们口号很响,我们眼光十足,但就是无法付出行动,面对被动的信息,和主动的内容,我们就像吸鸦片一样让自己沉浸在无法自拔的被动信息刺激里,让自己暂时忘掉自己还需要费脑费力的学习过程。
有句话说的好:用低纬度的思维模型里,再勤奋也不过是低水平低重复。
因此思维模型的选择尤为重要,学会去touch专家的模型而不是作家的内容是成长者必要的自律能力。选择比勤奋重要,在这里就是主动选择阅读专家的模型再付诸行动,远比被动重复的无效勤奋要有效的多。
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算一算,今天我又耗费了多少时间来吸食本能诱惑的信息鸦片。又有多长时间在主动阅读和解读专家的模型上了。
做一个高手,可不只是想想那么简单。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